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廉政文化进农村 > 热点追踪

海西积极推进农村牧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日期: 2007-10-16 08:40 作者: 来源:新华网青海频道 【字体: 打印本页

  海西州坚持把加强农村牧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重要保障,作为构建富裕文明和谐新海西的重要举措,认真贯彻落实《青海省加强农村牧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实施意见》,积极推进农村牧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努力为推动农牧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着力健全工作机制。《青海省加强农村牧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实施意见》印发后,州委及时召开常委会议传达学习文件精神,就加强全州农村牧区基层党风建设进行安排部署,同时成立农村牧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总体协调和指导工作进展,进一步明确了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全州各地区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齐抓共管、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坚持实行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目标管理,州、县、乡、村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建立了目标考核体系,落实了工作责任制。有的乡镇还把各村党风廉政建设情况作为年终评比的重要内容,与各项奖励相挂钩,推动了村社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扎实开展。坚持重点检查、定期检查、专项考核相结合,对各乡镇和县(市)直属部门的170多个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及时指导和督促基层单位抓好整改,对落实责任制不力、工作出现较大失误等情况的乡镇和部门领导进行了责任追究,确保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有效落实。

  二、切实加强教育培训,促进干部勤政廉政。坚持把加强教育培训作为推进农村牧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手段,并与促进基层党员干部作风转变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组织开展党员先进性经常性教育、党员干部作风建设集中教育、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努力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截至目前,全州共播放教育影视剧(片)和警示教育片47部,展出反腐倡廉书画、板报580多幅,举办党风廉政知识竞赛38场(次),组织党风廉政专题文艺演出17场,有1047个党组织开展了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专题学习活动,356名党员领导干部为干部群众作了“加强作风建设、促进廉洁从政”的主题教育党课。通过举办培训班,对120名乡镇班子成员、270名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进行了党风廉政建设知识和业务知识培训。同时,运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及时总结、宣传、推广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先进经验和先进典型,并利用短信形式每半月向领导干部发送一次廉政短信,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各地区紧密结合乡镇工作实际,从实行政务公开、推进民主管理、加强民主监督等方面入手,切实加强制度建设,着力健全和完善推进农牧区党风廉政建设的长效机制。一是健全完善了县乡两级纪委负责人同下级党政主要领导谈话、述职述廉、任前廉政谈话、诫勉谈话、领导干部廉政档案、村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制定出台了领导干部勤政廉政、村务财务公开、民主议事、村级重大事项预告、村党支部民主生活会、服务承诺制等制度,规范和约束领导干部从政行为,促进基层组织按法律法规行政,按规章制度办事,按规定程序操作,按村民意愿决策,按制度要求运行。二是各乡镇根据自身实际和工作特点,制定乡镇机关工作任务限时办结制、机关工作人员首问责任制、乡镇干部联点包村制、农村牧区党员标准、乡镇接待制度、下村制度等制度并上墙公示;各乡镇基层站所将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制定的收费公示、质量承诺等制度也上墙进行公示,既方便群众办事,又有利于接受农牧民群众的监督。三是针对农牧区建设项目不断增多的实际,各地区相继出台了50万元以下工程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办法,并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招标,避免暗箱操作。有的乡镇为了更好地落实村财乡管村用的制度,分别成立了理财小组、监督小组,并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申请审计制度,严把村级财务关口,有效防止了坐收坐支、滥收滥支和铺张浪费行为的发生。四是全面推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承诺、村级“说事”制度,共为无职党员设置岗位2800个,每个党员承诺事项1-2项,截至目前,共开展“说事”活动629次,解决农牧民群众的实际问题630件,赢得了农牧民群众的好评。五是切实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工作示范群体建设,分别在各地区选择确定一个乡镇、在各乡镇选择确定一个村作为示范点,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以期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引导,推动农牧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扎实开展。截至目前,全州共建立各具特点、各显亮点、听有内容、看有形象、学有经验的工作示范点41个,示范带动作用得以有效地发挥。

  四、切实加强作风建设,真心实意为民办事。一是围绕促进农牧区经济发展、解决基层矛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深入开展“转变作风办实事”活动,大力推行公开服务承诺制。截至目前,全州村级党组织公开承诺办实事好事778件,已落实552件;农牧民党员个人公开承诺为民办实事好事6577件,已落实3124件。同时把推行公开承诺制与开展“生产一带一、生活一帮一、村风一促一、村容一包一、村务一推一”等“五个一”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党员上岗履行职责,形成了支部促党员、党员带群众的互动互带格局,有效地改进了农牧区基层干部作风的转变。二是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各乡镇和村设立固定的政务村务财务公开栏,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每季度至少公开一次涉及农牧民群众利益和群众关心的事项,将救灾救济款物发放、宅基地审批、乡镇财务和村级财务、村集体经济收益使用、村干部报酬等事项及时予以公布,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州纪委会同州邮政部门在全州开通“邮政绿色通道”,制作专用信封免费供群众使用,进一步拓宽了群众的诉求渠道。各地区完善信访“三级网络”建设,设置群众举报箱,建立乡级领导干部群众信访接待日制度和“初访初信”工作责任制,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主动深入到农牧区,了解掌握社情民意,有效地化解了一批矛盾纠纷。四是认真开展州县乡党政机关党支部与农村牧区党支部一对一互动活动,各机关党支部主动进村,通过举办联谊会、召开座谈会和上门走访等形式开展互动,共落实帮扶资金160余万元,有效地改善了联点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五是及时调查处理群众反映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今年各地区立案查处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16 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12 人;及时对不作为及班子作用发挥不明显的村级党组织进行整顿,共整顿村级班子43个,调整班子成员120人,严肃了党纪政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