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何处着力
今年初,宜都市委市政府决定用一年时间,在全市推进“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实现零障碍、维护农民群众利益实现零侵害、村级公务接待实现零招待、农村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实现零腐败,深入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活动。
这一被简称为“四归零、两公开”的活动,为全省各地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零障碍”:惠农政策户户晓五眼泉乡鸡头山村两委会楼外有一面长长的公示墙,上面“四归零、两公开”的要求、各种补贴的发放情况等一目了然,村民看起来很方便。“有什么涉农政策出台了,我们要用很多形式告诉群众。”村党总支书记袁道安介绍道,比如召集群众代表开会传达讲解、上公示墙、发明白纸、定时广播等。
这些做法在宜都农村很普遍。对涉农政策,“群众知不知晓,有没有到位?”市纪委会不定时进村入户抽查。“中央好政策,到了基层就走样。”农民群众对“截留”惠农政策现象深恶痛绝。惠农政策落实不到位,直接影响到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形象。“四归零、两公开”活动启动后,市纪委首先从编制涉农政策目录入手,帮农民群众盘清政策“家底”。他们组织相关部门,对近几年来涉农政策进行全面梳理,然后按“予、免、取”三类,分门别类将检索出的61项涉农政策列出目录,以多种宣传方式让农民知晓。
市纪委通过开展专项检查和开设意见箱、投诉热线,查找发现问题,督促全市所有涉农政策资金全部按规定用途得到落实。
“零侵害”:群众利益无小事姚家店乡枫相树村村民潘明反映,二轮延包后其退耕还林国家补贴资金未落实。乡纪委迅速调查核实,及时解决了问题。
今年以来,宜都市共查处损害农民利益案件15起,涉案金额近百万元。
群众利益无小事。为了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实现“零侵害”目标,宜都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设立村级“维权站”,专门负责维护农村消费者合法权益。重点对种子、农药、大米、酒、饮料等消费品和日用品的质量进行监督。
针对征地拆迁过程中时有侵害农民利益的现象出现,市政府统一出台征地拆迁补偿标准,根据不同地段、不同作物、不同等级的土地,规范补偿标准和补偿行为。政府规定,征地后,凡人均耕地不足0.5亩的,要为其办理养老保险,以解决征地农民老有所养的问题。
建立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政府规定,工程建设单位在开工建设前,要向劳动保障部门交纳工程建设合同金额的5%至10%,作为建筑工人工资保证金,劳动部门定期对建设单位发放农民工工资情况进行检查。
建立农村政策资金“一卡通”制度。补偿到户的涉农政策资金,由财政直达农户个人账户,从源头上避免截留、抵扣。
定期开展涉农收费检查。物价、农业、教育、卫生、财政部门联合印发涉农收费政策标准宣传资料,张贴到村、组,市纪委每年组织两次涉农收费专项检查。今年以来,通过检查,共纠正10多项不规范收费行为。
“零招待”“零腐败”:廉政建设入村来“对不起,我不能留你们吃饭了。”在龙窝村采访完已是中午12时多,村党总支书记刘才荣抱歉地说。尽管同行的还有市纪委书记、市委宣传部部长两位市委常委。
“村级不得设立招待费,市乡干部下村,均不得在村吃饭。擅自为村报销招待费的财政所干部,实行待岗处理。”这在宜都市已成为铁的纪律。
全市123个村无一村设立招待费,无一村新增债务。
农民群众习惯从身边的党员干部看党的作风和形象,习惯从干部的嘴巴“好不好吃”看其廉洁不廉洁。
宜都市委下决心从管住干部的嘴巴开始,促进村干部廉洁自律实现“零腐败”。
该市全面推行村级财务、资金由乡镇财政所“双代管”制度。村不设会计,不存放现金。财务报销由经办人、民主理财小组、村主任三方签字,缺一不可。全市123个村,村村设有监督委员会。监督委员会成员在村民代表中产生,由5至7人组成,村干部及其亲属不得担任监督委员会成员。监督委员会下设民主理财小组和村务公开小组,负责对村级财务和公开事项进行监督。
“四归零、两公开”活动在当地深入人心,农民群众自编说唱词赞道:“‘四归零、两公开’,廉政建设入村来,党团干群一条心,和谐共建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