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创新局面
党员致富链,带动一大片;党员承诺制,架起连心桥。在内蒙古的广大农村牧区,各级党组织扎实开展“三级联创”、“双链双推”活动,着力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和党风廉政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筑起了坚实的基础。
内蒙古各级党组织把“三级联创”活动作为农村牧区基层党建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载体和系统工程。到2006年底,全区旗县以上党委命名表彰的“五个好”乡镇党委和嘎查村党组织分别占到了73%和47%。各级党组织还创造性地开展了“双链双推”活动,截至目前,仅巴彦淖尔市就结成各类“党员三结合致富链”2590链,16433名农牧民党员组织带动15299名致富能手和91699户农牧民结链,全市80%有能力的农牧民党员参加,带动了75%的农牧户发家致富。
内蒙古广大县、乡、村三级党组织围绕创建目标,带领广大农牧民认真抓好农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新型经济合作组织、产业协会,培养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各地通过“链条”的形式,把龙头企业、市场、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资金、技术、信息和党组织、党员、各级干部、致富能手及群众连接起来,最大限度地整合农村牧区的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带领群众致富。
近5年来,农牧民收入增长46.7%。各地还通过党员三结合“致富链”和三级干部“服务链”、农村党员承诺制、设岗定责和党员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等活动,为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发挥作用搭建了平台。
内蒙古各级党组织大力推进乡镇政务、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健全民主管理和决策制度,注重加强农村牧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教育、制度和监督并重的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体系,密切了基层组织和农牧民群众的联系。内蒙古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重点抓好基层班子和基层队伍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和人才保证,开创了农村牧区基层组织建设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