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廉政文化进农村 > 热点追踪

柳州市党员电教中心户成为新农村建设主心骨

日期: 2007-04-06 10:44 作者: 刘兴标 邓文杰 来源:广西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母猪难产,全家不安。

  在猪棚里把守了一天一夜的村民黎勤德,双眼布满血丝。情急中,他喊来了村支书黄成辉、党员黎德业。“快,打催产素!”连打三次。母猪保住了,还生下了11头小猪崽。黎勤德紧紧拉住两位党员的手:“要不是你俩懂技术,做指导,我家的母猪连同小猪全完了。”

  柳城县东泉镇凉亭村村民黎勤德,对柳州市党员电教中心户开展技术传情的事至今难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党员首先要做模范。”柳州市委组织部、市委党员电教中心主任吴有根说。至目前,全市共有农村党员达6.7万多名,然而,懂技术、有致富本领且有创新致富思路的党员少而又少。为此,在开展农村党员大培训中,该市电教中心针对各县、区、乡(镇)及村屯不同的地理条件、种养习俗、产业规模等,制作不同的乡土电教片,依托县委和政府会议网络、县乡(镇)党校、文化站、农村中心学校等,实行资源共享,建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达260多个,制作电教光碟5万多张,拍摄《科学种桑养蚕》、《蔗地套种春辣椒》等30多部电教片。仅今年一季度,通过县乡(镇)广播站、县电视频道及远程培训达1.6万多场次,收看专题片的党员群众达35.3万多人次。在现代远程教育中,该市选择党性较强、综合素质较高、在党员群众中有一定威信和号召力的4000多党员户设立为农村党员电教中心户。培训中,市、县电教中心根据教学内容不同,制作出不同的光碟,免费送入党员电教中心户家中,使他们先学一步,多掌握一分政策信息或致富经验。同时,通过市、县专业部门送教上门,联手培训,集中教学,以党员电教中心户为基础,培养出1000多个党员电教示范点(基地)。通过“送科技、送政策、送法律、送信息、送温暖”“五送传情”,带动群众致富。

  “学技术要先走一步,为群众多想一分,才无愧党员称号。”

  柳江县里高镇年逾半百的农民蓝翔,是全市最早的党员中心户,通过市党员电教中心开展的“五送传情”大培训,学有一手种桑养蚕的硬技术。2006年,他示范种桑21亩,为群众提供蚕种3700张,每张优惠20元卖给群众,全家4口人,仅养蚕收入就超过10万元。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去年,该镇仅种桑养蚕一项,超2万元收入的农民超过100户,4万元收入的近50户。全镇养蚕户有3200多户,种桑1040公顷。

  4月3日,记者走进老蓝家,只见5层400多平方米的新房内,刚摘的桑叶堆满房,数以万计的小蚕爬满蚕厢。老蓝兴奋地对记者说,他今年计划育蚕种6000张,年收入要超20万元。老蓝表露心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家家都富了才算富。他除了从柳江、忻城、来宾等地聘用了20名困难群众就业外,还将养蚕试点扩展到本县的三都、百朋等乡镇,帮助贫困群众尽快致富。

  在市党员电教中心指导下,“五送传情”让党员找到了施展才华的平台,农民群众科技致富有了依托。在柳城县东泉镇凉亭村52名党员中,去年仅养猪收入8万元至10万元的有5名,收入1万元以上的多达30名。以党支部书记黄成辉为名誉会长的养猪协会,带动全村120多户群众养猪近3万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300多元。

  编辑点评柳州市农村党员电教中心户,成为了我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闪光点”。其一,成为提高党员素质的教育点。市、县电教中心制作不同的乡土电教片,免费送给党员电教中心户,使他们先学一步,多掌握一分政策信息或致富经验,然后在党员电教中心户中培养出一批党员电教示范点(基地)。其二,成为发挥党员作用的示范点。在党员电教中心户和党员电教示范点(基地)的辐射下,带动了周围群众致富。其三,成为服务群众密切党群关系的服务点和联系点。通过“五送传情”这一载体,在党群之间架设起连心桥,让党员找到了施展才华的平台,农民群众科技致富有了依托。柳州市党员电教中心户的经验,值得学习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