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廉政文化进农村 > 热点追踪

“三化联动”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日期: 2007-03-19 09:32 作者: 李培远 来源:农民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千年古树、吊桥、索道、亭台楼榭,悠悠长廊,青山绿水之间,修饰一新的农家小院、青瓦房、白屋脊,农家人的脸上写满甜美而幸福的笑意……贵州开阳县禾丰乡马头村水头寨村民陈仕学兴奋地告诉笔者:在各部门的支持下,我们的寨子变干净了,环境变美了,钱袋子也鼓起来了,咱农民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这是开阳县“三化联动”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开阳,地处贵州中部,总面积2026平方公里,属贵阳市“一小时经济圈”,有贵开高等级公路相连,省道久铜线穿境而过,北接历史名城遵义,享有“三阳开泰”、“中国绿色磷都”之盛名,先后荣获“中国富硒农产品之乡”、“中国散文诗之乡”、“全国林业绿化先进县”等品牌和殊荣。贵州省二十强经济强县建设建制县第一名,2006年,国民生产总值36.17亿元,城镇人口可支配收入10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99元。近年来,该县县委、县政府结合当地实际,大力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三化联动”的经济发展模式,积极探索以城带乡、“三轮驱动”的城乡建设机制,认真实施“水、电、路、气、房、林、电视、电话”十字工程,围绕“美寨子、富脑子、鼓袋子”做文章,走出一条符合开阳实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路。

  2006年,开阳实现投资672.76万元,完成了财政扶贫资金项目85个,实施新农村建设148个村寨(其中省级示范点2个)。

  2006年3月17日,开阳县举行企业与村组结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授牌仪式,贵州开磷集团、开阳安达磷化工有限公司、贵州鑫新工农贸易有限公司等23家县内重点纳税企业与该县南江乡龙广村沙木冲、双流镇刘育村等23个村寨结为“亲戚”,采取企业支持一点、项目带动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的方式,共建新农村。

  建设新农村,培养新农民。开阳还围绕培养新型农民在“富脑子”上下功夫,加快了“户有电视、组有书屋、寨有调频广播、村有远教图书室”的“四有”

  农村农民文化家园建设速度,大力推进“村村通”和电影“2131”、万村书库工程,丰富群众的脑子。投入资金922万元,建文化活动室78个。全年共举办农业适用技术培训913期,完成农民技术培训7.3万人次,非农技能培训4026人,培训专业涉及计算机技术、电工、美发、餐饮服务、沼气等。现全县新增转移、输出就业3269人。同时,开阳还通过办农村“专家大院”和远程教育畜牧兽医中专班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对基地群众进行培训。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核心是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开阳县积极引进国内国际著名烟草企业,国家级替代进口烟叶示范基地、美国大陆公司示范基地相继落户,国家烟草专卖局在宅吉乡潘桐村、楠木渡镇红心村等地实施的烤烟配套生产技术,正被总结为“烟水、烟路、烟煤、烟机、烟房、烟校、烟地、烟肥”八配套模式在全省推广。“支部+公司+协会”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激活了该县农村农业产业化一盘棋,夯实了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开阳县委书记宗文说,三年打牢基础,十年初见成效,我们坚信,有贵州省委、省政府和贵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38万农民兄弟的共同努力,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和谐新开阳、和谐新农村必将呈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