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新风拂乡村干群共谱和谐曲——江西南康市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主要做法
本网3月13日悉伴随着新农村建设铿锵有力的脚步,南康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和赣州市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改革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机制,把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贯穿到新农村建设中,渗透到农村基层工作的各个层面。通过着力营造农村清正和谐社会氛围,健全农村基层纪检监察网络,构建廉政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力破工作难题,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促进了全市农村党风、政风、民风的明显好转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创新廉政体制机制,探索农村工作新路
2006年,南康市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工作,在全市各乡(镇、街道)选择了1—2个村,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廉政建设工作的试点。为了确保试点工作取得明显实效,有力促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南康市着力创新廉政体制机制,在农村推行了“二十一条”工作机制,其中包括健全纪检监察机构,推进政务公开,设立“党风廉政举报投诉箱”,设立“主要领导接访日”,设立“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站”,实行村干部向群众述职述廉制度,规范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大力开展以“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的廉政文化教育活动,同时着力建设农村技术培训中心、农民文化中心户、村级文化活动室等廉政文化阵地等,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有力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潭口镇金塘村通过创新廉政体制机制,党支部和村委会一班人,带领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扎扎实实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做到不图名、不图利,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发展生产、发展经济,帮助农民致富和改变全村落后面貌上,使全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群众都说,上级党组织有这么好的制度,新农村建设一定能搞出成效,我们农民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二、编织农村监管网络,大力加强队伍建设
南康市把完善农村基层纪检监察网络、加强队伍建设,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该市在去年的乡镇换届中,全市21个乡(镇、街道)的纪委书记全部由同级党委副书记担任,并配有一名专职纪委委员,3万人口以上乡(镇、街道)的配备了7名纪委委员,3万人口以下乡(镇、街道)配备了5名纪委委员。各村(社区)党支部设立纪检委员,由支部副书记或支部委员担任,形成了市、乡(镇、街道)、村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同时,着力组建了农村党风廉政监督员队伍,各乡(镇、街道)纪委在各村聘请3至5名威望高、作风实、身体好、有议事能力的离退休老干部、素质高的村民作为党风廉政监督员,由他们负责宣传党风廉政建设有关政策,反映基层意见和建议,监督干部贯彻执行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政策,直接对乡(镇、街道)纪委汇报工作。这支队伍的建立,使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形成了有效的监督机制,党风廉政监督员既是村“两委”工作的监督员,又是乡(镇、街道)纪检工作的信息员,为全市构建党风廉政预警网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该市龙岭镇下棚村的党风廉政监督员每人有一本小册子,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对党员,尤其是村“两委”人员加强监督,并实行“告知制度”,每半月将收集的情况归纳汇总一次向村“两委”反映,村“两委”对反映情况认真研究,分工处理,及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监督员,做到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通过科学编织农村纪检监察网络,全面推进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队伍建设,全市上下形成了合力,筑起了一道廉政建设的“防火墙”。
三、廉政教育进村入户,营造农村和谐氛围
为了把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有机融合,从而更有力推动新农村建设工作,南康市积极探索廉政教育的新途径。该市把党风廉政建设教育纳入乡(镇、街道)年度考评内容,并列入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培训计划,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进行分层培训。为了确保培训实效,真正使廉政教育进村入户,该市编印了近几年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的《警示教育典型案例》读本,摄制了《农村基层抓党风,廉政建设成效显》的廉政专题片,做到书本入户,影视进村,并采取专题培训、主题教育、集中教育等形式,用身边的事教育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还推出一批批优秀党员、优秀党支部,进行先进事迹报告会,使正反教育形成鲜明的对比,让群众直观地认识到“干部廉不廉,事例在身边”,从而进一步激发基层党员、干部不贪图享受、铺张浪费、以权谋私、与民争利,增强办事要公,作风要实、用人要当、为政要廉的自觉性。潭口镇金塘村在每位党员家门口悬挂“我是党员”标示牌,党员模范带头,发挥先锋作用,并接受群众监督,深受群众好评。
在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广泛开展廉政教育的同时,南康市重抓农村基层廉政文化阵地建设,把廉政文化送入千家万户,以先进的廉政文化陶冶农村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情操。该市依托农村文化站、广播站、图书室、文化科技示范户等载体,建立村级廉政教育活动室,组织专门力量创作宣传漫画、宣传资料,定期发至村、组。潭口镇干部李优福自创了一首《廉政文化进农家》的韵文诗,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当前开展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准确地表达出来,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寓教于乐,很快在全市农村传唱。市文化局专门布置廉政教育工作,2006年以来,全市组织农村巡回放映反腐倡廉电影500余场,市歌舞剧团下乡巡演廉政专场节目150多场,观看者达60余万人次。为了加强廉政文化教育,该市还积极挖掘红色教育资源和优秀的农村民俗文化资源,潭口镇金塘村发掘整理了潭口暴动和中共南康市临时县委会址,并新建了客家农耕文化博物馆,办起了“农家乐”项目,使金塘成为红色生态旅游新农村,吸引了大批的城里人进村观光。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教育活动,全市广大农村营造了“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浓厚氛围。
四、规范建立规章制度,构建廉政长效机制
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成效与否,关键在于坚持不懈,落实长效机制是保障。南康市通过实践总结,探索出了一套长效管理的有效机制。在进一步完善、规范和保障农民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利等各项制度的基础上,通过试点工作,制定了村“两委”的村民委员会、村民代表大会、村民理事会为主要形式的民主议事协商制度、村民委员会定期报告工作制度、村干部述职述廉制度、村级重大事项公示制度、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和村级重大事务票决制度等。凤岗镇在工作中创造性地实施了民主听证会制度,镇里重大事务决策前,镇纪委负责政务听证的策划、安排、跟踪全过程,通过确定听证事项、发布听证通知、召开民主听证会,付诸实施,再将实施结果在规定时间内公诸于众,接受群众监督。目前,该镇共举办听证会12次,参加群众1800人次,实现了由过去“政府拉着群众走”向“政府和群众同行”的转变。麻双乡实行的以干部问事制、村民议事制、集中议事制、及时办事制、定期评事制为主要内容的“五事”民主管理制度,又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创新。
在新农村建设中,南康市积极发挥村级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监事会的作用,并把党风廉政监督员纳入新农村管理队伍,建立健全了理财小组审查制度,定期检查村级财务的开支情况。对新农村实施的所有项目实行申报审批制度,新农村建设资金由理事会专管专用,规范项目确定,强化项目监管,30万元以上的工程项目列入市政府招投标中心统一招标;10万元至30万元的工程项目由该市新村办、市直有关单位、各乡(镇、街道)新村办、村委会及新农村理事会组成招标小组,至少联系5家以上建设商参加竞标;1万元以上的工程项目由乡镇(街道)新村办、村委会和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组成招标小组;1万元以下的工程项目由村委会、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组成招标小组,所有工程项目的招标,必须联系3家以上竞标商,实行“阳光作业”,杜绝了暗箱操作、权钱交易。通过规范运作,全市农村全面建立了包括干部队伍建设、村庄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农民培训等内容的新农村长效管理机制,同时建立健全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长效机制,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纵深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倾力服务农民群众,谱写农村和谐音符
南康市通过加强对涉农问题的监督检查、纠正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的行为和严肃查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倾力服务农民群众,为构造和谐平安新农村保驾护航。全市在各乡(镇、街道)设立“党风廉政举报投诉箱”、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室,健全了市、乡、村三级信访网络,为农民群众诉疾苦、提意见、求帮助提供一个长效、良好的平台。龙回镇成立了“民意落实办公室”,太窝乡实行了信访首问负责制和“五包”(包掌握情况、包解决问题、包教育转化、包稳控管理、包依法处理)负责制。蓉江街道办事处推行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度,按照“一室受理、全程代办、内部运作、按时办结”的原则,真正做到了便民、公开、法制、高效。与此同时,全市大力加强了对农村基层设施情况、支农政策落实情况和农村综合改革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开展了农民负担专项整治工作,坚决制止和查处农村财务管理、宅基地审批等过程中发生的暗箱操作、以权谋私、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2005年以来,全市共清理涉农收费项目36项,查处涉农负担案件27件,直接减轻农民负担1135万元;查处乡、村两级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30件,涉及乡(镇、街道)及下属单位党员干部19人,村级党员干部15人,真正做到了件件有交待,事事有结果,为新农村建设谱写出和谐动人的音符。
南康市在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注重发挥基层党员、干部的主体作用,注重加强民主管理,农村事务让群众自己作主,注重用先进的廉政文化占领农村思想阵地,效果非常明显,同时给人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启示一:明晰工作思路,创新体制机制,是探索和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有效途径。南康市在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试点工作中,结合新农村建设,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创造性地制定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二十一条”工作制度,全面规范了农村廉政建设工作,有力促进了村级班子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并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得到了农村干部群众的一致拥护,为广大农村全面铺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开辟了崭新的道路。
启示二:健全农村廉政监管网络,加强队伍建设,是构筑农村基层反腐倡廉的关键。全市各村聘请的党风廉政监督员中,许多人年逾花甲,特别是一些老党员,认为年龄大了,党员作用难于发挥了,思想上出现滑坡,对一些认为不合理的农村现象看在眼里,烂在肚里。农村党风廉政监督员队伍的建设,焕发了他们的第二次政治青春。潭口镇金塘村71岁的王昶被聘为党风廉政监督员后,同时又担任了新农村建设理事会长,他身体力行,积极工作,为全村老党员、老干部树立了榜样。他说,自己原以为“船到码头车到站了”,但上级组织这么重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自己一定要履行入党宣誓时的诺言,奋斗终身。
启示三:用先进的廉政文化占领农村思想阵地,是农村基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必要措施。南康市农村过去文化生活贫乏,农民精神状态不佳,大家聚在一起不是打牌就是谈是生非,经常发生邻里间、姓氏间闹不团结的现象。廉政文化进村入户后,村图书室、文化科技示范户、娱乐活动室、宽带网站、休闲健身场所等,成为广大农民的好去处,农民篮球队、秧歌队、民乐队、健身队相继成立,健康的文化精神生活完全取代了过去的不良现象,农民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好。
启示四: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是纵深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力保障。南康市在实际工作中,探索总结了许多好的经验、做法,顺民心、合民愿,不仅减轻了政府压力,又直接给农民带来了实惠,群众眼里的政府是明明白白的,干部是清清白白的,政府眼里的群众是通情达理的,干部群众心气顺畅,有力促进了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如凤岗镇的民主听证、麻双乡的“五事”民主管理、太窝乡的“五包”责任制等,都为不断完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长效管理开辟了崭新渠道。
下一步,南康市将在全市乡(镇、街道)部分试点村工作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市农村全面铺开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网络建设,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形成全市上下齐抓共管廉政工作的良好机制,加快农村基层阵地建设步伐,着力推进农村民主进程,把廉政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致力打造农村基层廉洁高效的干部队伍,努力建设平安和谐、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