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正:充分发挥文化建设在反腐倡廉中的作用
党风廉政建设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廉政文化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我们要善于从文化的视角认识腐败现象,充分发挥文化建设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作用。
从文化视角看,腐败是一种消ADV_CONTENT极文化现象。做好反腐倡廉工作,需要从文化层面分析腐败产生的原因,并探寻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文化土壤及防止腐败的途径
人的行为是受其思想观念支配的。人们的思想观念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形成和改变的,文化环境是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文化氛围对人的发展有积极作用,不良的文化氛围则相反。当腐败不是个别情况而成为一种社会现象的时候,我们不仅要从经济、政治和制度的层面去分析,而且有必要从文化的层面去分析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
文化的基本要素可分为知识、情感、伦理、信仰四个层面。这四个层面相互渗透,形成一个开放的、相对独立的、连续发展着的体系。知识,包括从信息到科学等一系列认知性的文化内容,这是文化结构最外围、最浅显的层面,也是变动快捷而频繁的层面。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知识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状态,极大拓宽了人们的认知领域,对解放社会生产力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也打破了原本相对稳定的文化体系结构,强烈地冲击着人们的情感世界和伦理观念。目前,社会以及人们的内心世界,出现的种种矛盾和问题,直接原因固然是由于社会的存在,特别是利益关系的调整,潜层原因则与文化结构体系的失衡密切相关。文化体系中的情感层面是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生活感性的价值判断与反映,它的符号形式是文学艺术。情感对伦理、信仰产生深刻的影响。在社会转型和大的变革时期,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旗帜,对社会有着重要引导作用。好的文艺作品对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有正面的引导作用,而那些与现实生活隔膜,与普通百姓情感疏远,缺少人文关怀,甚至宣扬奢靡腐朽的生活方式的作品,在相当程度上引起社会价值标准的模糊和混乱。
伦理是一个群体的行为规范,它的实质是对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约束和调节。这种约束和调节主要是通过法律和道德来实现。法律是他律,带有强制性;道德是自律,主要靠自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伦理学最为发达。古代伦理原则是以十分完备的礼仪、规范作保证的,同时,通过文化的载体,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渗透,代代传承。目前,关于道德教育的研讨很热烈,总感到现代道德教育效果不甚理想。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固然复杂,其中,忽视文化载体,教育形式单一,以及频繁变动的“精神”太多,持之以恒的“规矩”太少,都是其重要原因。长期以来,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一直未能得到应有重视;破中之立,也始终没有很好实现。我们就是在这样一种状态下步入开放时代,步入市场经济环境。历史和现实的复杂原因,导致当前伦理道德方面的文化失根、断层现象,这也可以说是腐败现象蔓延的原因之一。
信仰是一个群体的世界观,包括从宇宙观到人生观、价值观一系列的基本概念。它在文化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同时,与其他要素构成复杂的互动关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鼓舞了人们创造新生活的信心,坚定了人们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同时,应该看到,阶段性的社会理想与人的根本信仰、最终目的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胡锦涛同志曾指出:“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在党中央的领导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的伟大工程正在实施,理想信念教育得到了很大加强。但从文化工作来看,这仍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当前,一些党员干部走上违纪违法道路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理想信念动摇,精神世界扭曲。
从文化视角认识腐败现象,可以看到,道德失范、信仰缺失,正是许多人腐化堕落的重要思想根源。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文化土壤,重在建设好“两个体系”
一是努力建设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制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培养良好的道德是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基本要求。“文化而润其内,养德以固其本。”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要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特别是要提高领导干部的从政道德素质,使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领导干部的从政道德对社会道德和家庭伦理道德起着示范和导向作用,“官”气正则民风清。在加强道德自律的同时,也要重视制度他律的作用,积极探索惩治与预防、自律与他律、制度与文化有机融合的综合预防腐败的途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文化一旦深深地根植于人们心中,将起到法律制度不能替代的作用。只有发挥先进文化潜在的熏陶、引导、渗透、影响力量,来感化、优化党员干部的从政行为,才能从根本上树立“不愿腐败”的思想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腐败问题的发生。
二是努力把理想与现实紧密结合,坚持不懈地建设好以科学信仰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其中,包括对科学信仰准确而通俗的表述;科学信仰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有机联系,实现信仰和信念的互动,现实关怀和终极关怀的结合;科学信仰如何与大众的人生,与常人、常理、常情相融合,真正成为一种人生追求和精神寄托。要特别注重把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我们的主流价值观,渗透到文化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文化如水,滋润万物悄然无声。民族素质的提高,科学信仰的建立,是一个渐进的文化过程,需要持之以恒地努力。这是文化建设中最为重要的任务,也应是反腐倡廉工作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之一。
廉政文化是我们党把多年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经验提升到文化高度的新认识,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
廉政文化是指一个国家中的阶级、民族和其他社会团体,以及这个国家中的成员,在一定的生产方式基础上,于一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历史和现实环境中,所形成的关于廉政方面的思想理念、思想道德、精神品位、生活观念、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廉政文化的核心是从政道德和价值取向,而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为民谋利是其外在表现。廉政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其中包括:廉政的社会文化,主要表现为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廉政氛围环境,让健康向上的廉政文化去充实人们的精神境界,从而使优秀的传统廉政文化和道德风尚在全社会发扬光大;廉政的职业文化,主要表现为各职业阶层的从业人员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克己奉公,遵纪守法;廉政的组织文化,主要表现为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国有企业等公共组织,处事公道正派、公正透明、诚实守信、廉洁高效;廉政的“吏治”文化,主要表现为掌握公共权力的各级干部的选拔与任免、评价与管理,它要求全体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公正廉洁,淡泊名利,恪守宗旨,廉洁从政,勤政为民。从表现形式上看,廉政文化既有思想观念性方面的,如价值观念、思想信仰、思想道德等,又有制度规范性方面的,如廉洁从政的法律法规及各项纪律制度等。廉政文化以先进的廉政制度为基础,以先进的廉政理论为统领,以先进的廉政思想为核心,以先进的廉政文学艺术为载体,围绕廉政开展的一系列文化教育活动,其目的在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地位观、权力观、利益观。
廉政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有其丰富的廉政文化底蕴和灿烂成果。历史上有过像包公、海瑞等名垂青史的清廉典范,也留传下来不少至今仍能警示、鞭策从政者的廉政名言。如“为政之要,曰公与清”;“惟公则生明,惟廉则生威”;“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千百年来影响、激励了无数中华民族优秀儿女。我们党执政以来,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把自己摆在“人民公仆”、“人民的勤务员”、“人民的儿子”位置上,只有为人民服务的责任,而没有做官当老爷的权利。我们党和国家的老一辈领导人,在廉洁自律上为我们作出了表率。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清正廉洁、一心为民的好党员、好干部。他们的先进事迹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社会主义廉政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社会主义廉政文化是在既吸收、借鉴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又深刻总结我们党长期以来反腐倡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在文化形态上的反映,是我们党执政实践的进步和升华。
社会主义廉政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廉政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形式;廉政建设需要以文化为载体,文化建设包括廉政内容。社会主义廉政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等方面是完全一致的。同时,二者又都是以服务经济发展为目标,以培育执政兴国、执政为民的理想信念为宗旨,以倡导廉洁奉公、弘扬社会主义正气为主要内容。
廉政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潜在的力量,在反腐倡廉工作中作用重大。我们要重视并充分发挥廉政文化的导向作用、凝聚作用、教育作用和规范作用
廉政文化通过知识体系、价值观念、思想信仰、行为规范、文化追求等内容,以宣传、评价、言论、视听、传播、交往等方式,教化党员干部及其他社会成员,进而规范人们的行为。因此,我们在反腐倡廉工作中,要重视发挥廉政文化的作用。
一要发挥廉政文化的导向作用。廉政文化是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政治属性;同时,它又是人民群众的大众文化,又具有社会属性,对社会有较强的辐射功能。廉政文化的双重性对社会意识发挥着导向作用,它赞扬什么、批评什么、反对什么,都具有鲜明的指向性。廉政文化通过多种载体和传播方式,即广播、报刊、图书、电视、电影、小说、戏剧、演讲、歌咏、书画展等,使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受到了廉政文化的熏陶。它不仅对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思想境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还对弘扬正气、促进廉政、鞭挞腐败起到了积极作用。廉政文化所包含的精神理念、价值观、道德准则,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文化舆论环境。
二要发挥廉政文化的凝聚作用。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能够繁衍生息,文化的凝聚作用是一个重要原因。廉政文化是一种文化体系、一种廉政理念,它能使全体社会成员尤其是广大党员干部在同一类型和模式的文化氛围中得到教化、培养,从而以相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在不同层次上联系起来、聚集起来,使整个队伍因同一的文化渊源而形成一种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它能凝聚全体社会成员和广大党员干部一道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力量,使人们沿着实现共同利益的途径,自觉地团结在一起,为共同利益的实现而奋斗。
三要发挥廉政文化的教育作用。廉政文化在教育对象上不仅是党员干部,而且是全体社会成员。它通过各种教育方式和途径,用先进的文化、理念、思想,教育、熏陶、激励、鼓舞着全体社会成员。要在全社会营造一种人人崇廉尚廉,个个羞于腐败、耻于腐败和不愿腐败的良好氛围,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使人们在廉政教育中思想得到升华。廉政文化以电视、电影、戏剧、小说、演讲、歌咏、书画等为载体,一方面通过宣传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先进典型,宣传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取得的成果以激励鼓舞人;另一方面,通过对腐败思想和行为进行有力鞭挞,通过对腐败案件成因的剖析来警示教育人。近几年来,廉政文化宣传了党风廉政建设思想,弘扬了正气,鞭笞了腐败行为,营造了清正廉洁的文化氛围,体现了廉政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四要发挥廉政文化的规范作用。法国启蒙思想家、法学家孟德斯鸠说:“法律是基本的道德,道德是最高的法律。”廉政文化具有约束、规范、引导人们思想行为的作用。道德自律的作用是对人的内在约束,廉政文化以道德规范来引导人们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行为,把道德规范的要求变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对领导干部提出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要求,就是突出强调自律性和自觉性。而融合在廉政文化中的一些管理制度、廉政准则、廉洁自律规定,以及公认的社会道德规范等是对人们行为的外在约束,是以权威性和强制力来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是人们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是每个人不管愿意不愿意都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单靠自律或单靠他律都是不够的,只有两者形成合力,双管齐下,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廉政文化的特点就是自律与他律有机结合,是道德自律与法律制度约束的统一。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需要,是维护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我们要重视廉政文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整个文化建设中加以谋划,贯穿于反腐倡廉工作各个环节,为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注入强大的文化推动力。
(作者为文化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