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廉政文化进农村 > 廉政精神

摆正位置才能当好公仆

日期: 2007-04-29 09:04 作者: 来源:学习时报 【字体: 打印本页

  确立公仆意识是我们党对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一贯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两会期间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再一次强调这点,提出“要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既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也体现着我们党的一贯立场。

  确立什么样的意识,是与人们在现实中对自己

广告内容开始广告内容结束

  的定位直接相关的。我们党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因为党自觉地把自己作为人民群众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实现自己利益的工具。马克思主义比之以前其他思想理论体系的一个根本性进步,就在于它把从事物质资料和精神资料生产的广大劳动人民看作社会历史发展的真正推动者,看作社会历史的真正主人。按照这样一个理论的本质要求所建立起来,并在实践中遵循这样一个理论的政党,当然从一开始也就把自己定位于人民群众实现自己利益的工具。所以党要求自己的党员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必然的。

  然而,党在整体上的这种必然要求,并不能保证它在现实中任何时候都能必然实现,从愿望和要求到现实,是有许多复杂环节的,特别是在党执掌政权成为执政党以后,它的一切主张都主要通过权力的运行来实现,问题就更为复杂。首先,权力系统的构建和运行方式会影响党的主张的贯彻,其次,执掌各方面实际权力的人员的个人状况也会影响党的主张的贯彻。胡锦涛总书记所强调的公仆意识,主要就是针对后一个方面讲的。说到底,要真正确立公仆意识,就在于广大干部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手中的权力,摆正自己的位置。这个问题从理论上来讲并不复杂,毛泽东早就一再强调,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由这点来讲,我们的干部把自己摆在公仆的位置上是天经地义的。但现实中为什么一些干部总是摆不正这个位置呢?

  原因之一,传统官本位观念的影响。受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干部把官看成自己的一种等级,在他们眼中,按照自己的等级享受相应的待遇才是更主要的。这也就使得他们把自己摆在了一个不正确的位置上,忘记了自己的公仆身份和责任。颠倒了公仆和主人的关系。

  原因之二,现实中各种利益的诱惑。当着可以用手中的权力轻而易举地获得人们都期望和羡慕的各种利益时,掌权者如果经不起这种诱惑,就会把手中的权力当成为自己谋利益的工具。这意味着公共权力的变质,意味着掌握这些公共权力的人变质,即他们已不再把自己当成公仆,而是把自己当成了主人,当成了可以把公权当作私权使用的、随意支配公共资源为自己服务的人,也就是说他们同样把自己摆在了一个不正确的位置上。

  原因之三,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还不够健全。这就给那些滥用公权的人留下可乘之机。而如果极少数人把公权变为谋取私利的工具,由公仆变为主人的行为得不到应有的惩罚,就会在党的组织内部和社会上引起反面的示范效应,使得公仆在一些人的眼中只是一个假的甚至虚伪的标签,失去了它本来的含义和作用。

  原因之四,掌权者的世界观和权力观发生扭曲。如果有哪一个人在入党时或哪一个领导在上任时表示就是要做官,不要做公仆,那他也就到不了领导岗位上。那为什么有一些人做了领导干部以后却跟他们当初承诺的不一样呢?无非两种情况:一种是此人口是心非,说假话,骗人,当他承诺时,根本没有准备兑现;还有另一种,就是此人当初的确是非常真诚的,但在以后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这两种情况,从根子上说,都有自身世界观和权力观的问题,前一种是从一开始就缺乏一种正确的世界观和权力观,后一种是正确的世界观和权力观基础不牢,当遇到外部情况影响时即发生变化,就像战争年代,真正遇到考验,就做了逃兵甚至叛徒。

  正因为现实中这些主观和客观的原因会引起一些党员的意识错位,所以我们党这些年一方面不断推进各种制度建设,为干部的健康成长和正确行使手中权力创造更好的制度环境。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加强干部的教育,这教育,包括干部的自我教育,胡锦涛总书记所讲的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很重要的一层意义就是勉励各级领导干部要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权力观,经常进行自我教育、自我警示、自我约束,自觉地抵制各种错误观念的影响和各种不正当的利益诱惑,摆正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