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不垮的战斗堡垒——陕西城固县军王村党支部抗震救灾纪实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军王村的村民会永远铭记这个时刻:
地球80秒的痉挛,不仅使四川汶川等县山崩地裂,也波及到这个宁静的村庄,全村59户村民房屋受损,180多位村民倾刻之间成为住无居所、炊无锅灶的灾民,一些老人长跪废墟失声痛哭,一些灾民手扶残垣仰天长叹……
在村民遭受切肤之痛的时刻,党支部一班人火速赶到现场,他们的身影出现在房屋还在倒裂、瓦片还在掉落的危房之间;在震后20多天里,这群身影始终奔波在灾民中间,出现在灾后尘土飞扬的拆迁现场,被群众称为“震不垮的战斗堡垒”。
“支部不能垮”
地震发生时,党支部书记李竹成正在县上一个部门争取灌溉工程项目,当他跑出房子后,所有通讯全部中断,跟妻子无法联系,不知家里什么情况,情急之下,他顾不上妻女老小安危,冒着余震赶回村上召开党员干部会议,迅速组成查灾排险组和党员巡查抢险组,一方面撤离转移群众,一方面逐户查灾排险,动员受灾群众搬出危房。三组村民闫玲玲因儿子和儿媳外出打工,一个人带着年幼的孙子孤独无援,李竹成与他人一起动手,在院子里搭建起简易帐蓬,及时将婆孙俩转移到安全地方。
查完灾情已是5月13日凌晨,班子成员顾不上吃饭,迅速汇总灾情,向上级报告情况。地震当天,全村59户173间房屋受损,913人无一伤亡。
当晚一些受灾群众也跟随村干部来到村上,满面尘土的脸上流着泪水,一双双无助的眼神望着李支书,瞅着村干部。面对这种情景,李竹成和村干部心情显得格外沉重。李竹成知道这些受灾户多是村上比较困难的农户,他们来村上是担心今后日子怎么过呀。李竹成看到大家难过的样子,一面安慰大家,一面坚定地说:“大家放心,只要党支部震不垮,大家就会有房住、有衣穿、有饭吃,党支部一定帮助大家渡过难关。”群众像是找到了依靠,开始慢慢散去。
送走群众后,李竹成顾不上回家,用两张条椅并在一起将就着眯了一会儿,又出现在了受灾户家中,一面安置灾民,一面查看险情,一直忙到第二天深夜,他突然感到一阵眩晕,浑身大汗淋漓,这时才意识到一天粒米未进,村干部给他泡了一袋方便面充饥,眩晕稍有缓解后又和村干部一起到各处帐蓬巡查。
为了安置灾民,防范余震,村主任刘成富关闭了全家赖以维持生计的小卖部,支部委员王大兴把自己手术后不久的妻子送回娘家,村干部王宝珍不顾自己身患严重高血压带着药品坚守岗位。他们在李竹成的带领下,不分白天黑夜地奔波在灾民中间,出没在排险现场,成为群众的“主心骨”。
“党员不能散”
“群众乱不乱,关键看党员”,这是李竹成在抗震救灾中常说的一句话。
地震第二天,党支部就及时召开党员有会,把全村29名党员全部集中到村上,组成巡查排险小分队,到各队进行24小时巡查排险。李竹成对党员说:“在关键时刻,支部不能垮,党员不能散,群众才有主心骨。”党员积极响应党支部号召,坚持昼夜巡查排险20多天。
老党员王志明已60多岁,身体有病,李竹成劝他不要参加排险队,他说自己经历过唐山大地震,有抗震抢险经验,执意和其他党员昼夜巡查。
党员张兴才,有电工特长,震后立即放下家中事情,挨家挨户排查电路险患,冒着危险到倒房和危房现场清理砸断线路,每天爬上爬下为受灾群众架接电线,保证群众生产生活用电。
老党员方全德一家4间房子成了危房,党支部让他不要参加巡查排险队,安顿家里事情,方全德谢绝了支部的好意,一方面巡查排险,一方面抽出时间抢出家具、粮食,自行拆除危房。村干部看到后主动去帮他,他说:“自己是党员,要带头自力更生,你们还是去帮助重灾户吧。”
党员赵志平,家里承包60亩鱼塘,为参加巡查排险,把鱼塘交给妻子管理,昼夜在村里查灾排险,到重灾户家中帮工。
5月15日,村支部又及时组织党员开展了一次特殊的党日活动,向党员通报受灾情况,号召向受灾群众献爱心,有经济能力的党员自愿交纳“特殊党费”,当天共捐款2000多元,交纳“特殊党费”1500元。党员王国彬捐款50元后说:“我经济能力有限,拿不出更多的钱帮助受灾群众,就让我帮村上做点事情吧。”当他看到村干部统计受灾情况工作量大,就主动到村上核查灾情,汇总情况,一天一夜没合眼。
……
“人心不能乱”
5.12地震后,又连续发生了几次强余震,一时间,陇南、宁强将发生大地震的谣言四处传播,群众人心惶惶,不知所措。
眼看“三夏”大忙,全村600多亩小麦、油菜等着收割,水稻需要及时插播。但是,一些群众看到全村倒了那么多房屋,心有余悸,没有心思抢收抢种,一些受灾群众遭受惨重损失失去了自救信心。
在这种情况下,党支部意识到灾后生产自救任务很重,必须尽快把群众的心凝聚到自救重建上来。因此,一方面利用广播宣传上级抗震救灾部署和防震知识,消除群众恐惧心理,引导群众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积极开展自救重建;另一方面组织村干部与重灾户进行结对帮扶,发动党员群众多户帮一户,多人帮一人,使全村迅速投入抢种抢收和自救重建。5月底,600多亩小麦、油菜全部收割,600多亩水稻抢插在高产期,6月初就转入危房拆迁和新房重建。
“自救不能等”
稍微缓过劲来,党支部立即投入房屋重建中。有人建议说,先等等看,这么重的灾,上级肯定给补助,有了救灾款动工也不迟。李竹成说:“受灾户一家大小住在简陋的帐蓬里,他们还要生产生活,受灾群众等不得,我们更不能等,上级给补助要建,不给补助自筹资金也要建,不能让受灾群众在露天地里等呀!。”随后,村上召开“两委会”,决定不等不靠,自筹补助资金,给每户建房户补助3000元,建房免费用水,村上协调砖厂优惠提供砖瓦。灾后不到10天,房屋重建工程开始启动。
为了公正、公平建房,符合新农村建设要求,“两委”干部对受损房屋一间一间进行勘察丈量,一户一户实地选址,然后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时间、统一图纸、统一标准”的要求,与建房户签订了责任书。
由于受灾户建房遇到的困难特别多,党支部千方百计为他们排忧解难:邻里出现地基纠纷的,村干部就到现场进行调处;建房用水困难的,由村上出资近6000元免费供水;家里钱不够的,村上出面协调砖厂老板以低于市场价格为受灾户提供砖瓦;家里缺少劳力的,李竹成联系租用2台挖掘机帮助开挖地基;7户贫困户无钱购买建房材料,李竹成个人担保从砖厂赊来价值7.28万元砖瓦供建房使用;3户“五保户”没有能力建房,党支部就动员党员捐款2000多元、木材40余根,并组建党员帮建队义务帮工。全村计划拆迁59户,新建2.4万平方米房屋,目前已拆除危房23户,7月底可搬进新房,第二批拆迁36户,8月底可搬进新房。在拆房重建期间,为了让忙碌一天的受灾群众晚上睡个踏实觉,党支部出资购回材料,在空旷地带集中搭建帐蓬,供受灾拆迁群众临时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