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廉政文化进农村 > 经验传承

头二营村有个“领头雁”

日期: 2008-05-09 15:29 作者: 魏民富 关善侬 来源:农民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我们头二营村只要有良心的村民都应该不会忘记一个人,那就是张院生。说实在的,如果没有他,我们现在可能还像以前一样靠天降雨来种田呢,村民梦想用井水浇灌田地愿望也不知何时能实现,但现在已变为现实。”在谈起村中的变化时,现年65岁的河北省怀来县头二营村村民成桂吉老人满脸喜悦地告诉笔者。

  为探索开发利用农田可再生能源秸秆的加工项目,近日笔者到头二营实地了解情况。据了解,该村有村民1830人,农田3650亩,荒坡地近600亩,主要农作物是玉米。干旱时产量不足百斤,好年景最多也只能收500斤左右,有时甚至颗粒无收。

  该村一村民说:“我们都不太甘心外出打工挣钱,想靠着发展现代农业来挣点钱,只要有人带着干,我们也能致富,生活应该会慢慢好起来的。”为顺应民意,村里党组织成员适时推选出了村民信任、办事公道的张院生为该村书记。

  成桂吉说,张院生26岁时便跟随长辈靠经营茶叶、运玻璃挣钱养家。几年来,张院生靠诚信经营,挣到了一些钱,现在他不光盖了楼房,还买了汽车,日子好不红火。

  “咱头二营村要使农田多产粮,不能靠老办法,必须靠科学种田发展循环经济。要想让农田多打粮,靠天下雨是不行的,要用水浇地才行。可是我们村有没有井,怎么办?打。”张院生在接任村书记时向全村父老乡亲说。

  说干就干,张院生不光拿出自己做生意积存的几万块钱,还向朋友筹借了部分钱,共投资18余万元,历时30天在该村打了一口180米深的机井。打机井时村民们积极主动投工投劳。为使集体财产和农民利益不受损失,村委对水的使用实行与经济挂钩的办法进行管理。

  “村民得知打井成功后,别提多高兴了。不光村民很兴奋,连我自己我看到新打的机井出水了,整夜几乎没睡着觉,真的太开心了。现在有水了,从此种粮应该有保障了。下一步,我打算充分利用本村的农业资源,搞清洁能源,发展养殖业,把村里的荒滩利用起来种上抗旱的可再生植物,增加村民收入。”张院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