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廉政文化进农村 > 经验传承

芮城县北关村推进农村廉政建设 村民成管理主体

日期: 2008-05-09 14:46 作者: 来源:山西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4月13日,芮城县北关村会议室里,18名全体村民代表就今年新农村建设可行性方案、投入以及村民是否出工钱等村民关心的问题一一向村干部进行质询,会议在“争辩”中有序进行着。

  像这样每季一次的村民代表议事会只是北关村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北关村把农民当作推进农廉工作的主体,并依托经全体村民反复讨论形成的一套完整的村民自治“小宪法”,从制度上保障了全体村民依法行使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筑牢了村干部的“防腐墙”,编紧了“护廉网”。

  “村里想干啥,村民说了算。”

  村民成为决策主体,心里踏实了

  有着1600口人、6个村民小组的北关村,由于地处芮城县城内,经济活跃,集体收入高,因此,集体收入成为村民眼中盯得最紧的“肥肉”。如何让“肥肉”肥了广大群众而避免流入个别人腰包?这些年,村党支部书记薛小民一条主要经验就是:村里不管干什么事,只有让广大村民赞成,事情往往好解决,而难事往往不再难;村里财务让群众监督,村里事务让群众参与管理,实事、好事就能办到农民的心坎。

  在扩建北关小学教学楼时,有的群众认为盖学校太花钱,有的认为不对外招生就行了,有的认为即便不建也还能应付几年。“群众意见不统一,就没法盖楼”,村委主任高天民给大家解释:“学校建好了,外来客商子女的上学问题就得到解决,外地人就愿意在北关做生意,办企业,北关的市场才能聚集人气,聚集财气,大家收入才能搞上去。”一句话让群众茅塞顿开。经全体村民大会表决,形成全体村民的决议后,最后这项耗资300万元的工程才得以实施。

  现在,北关村对粮食直补、五保户补助、救济救灾、福利分配及较大的公益事业等工作,都是由“两委”先提出建议,在听取村民意见后才付诸实施。虽然有时做群众工作要花费十天半月,但这样把矛盾提前消化,没有遗留问题,群众普遍满意。

  “村里大小事,村民都参与。”

  村民成为管理主体,难事从此不再难

  不论大小事务,如果都由干部一竿子插到底,一切开支由干部说了算,即使干部廉洁,也会引起群众猜疑。北关村的高招就是:凡涉及村民利益的事,能让村民自己管理的都放手让群众去管理,村干部只管组织协调、后勤服务,不插手具体事务。

  平时,村里日常琐碎的事情主要由民调组、治保队、环卫队、巡逻队、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监督小组等村民自治组织协调解决。而涉及工程建设的如建学校、盖商住楼、新农村、硬化街道等工程,北关村有个土政策,包工队一律只包活不包料。村委会则是让一组村民代表负责记工收料,另一组村民代表负责付款,互相制约,消除了假公济私、弄虚作假等现象。去年在扩建北关小学教学楼时,5个村民代表跑遍了全县几乎所有的钢材销售点,买到了市场最低价。装修阶段打水磨石使用的玻璃条,县城市场价格每公斤1元钱,就骑着摩托到3里外的南卫乡买,1公斤只花了3毛钱。村民代表肖伟峰说:“这么大的工程交给村民管理,全村百姓都很清楚,就是买几颗钉子,村民都知道钉在哪儿。”最后,这个预算200万元的大楼,只花了120万元。

  这些年,北关村的机井不仅为本村饮水、灌溉服务,而且为邻近企业单位供水,每年水费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曾经因水费问题换过几个干部。交由村民自我管理后,管井的村民只记电表度数,水费收缴由其他村民轮流负责,算账和收费分开,机井管理再没出过任何问题。

  “村账三堂审,村民评村官。”

  村民成为监督主体,干部群众相互信任

  每月1日向村民公布账务;每月5日党员、干部集体学习;每月23日居民小组理财;每月25日村级民主理财;每月26日村组干部工作例会;一季一次村民代表议事大会;半年一次村干部述职述廉;一年一次村民大会。这就是北关村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的八个“雷打不动”。村党支书薛小民告诉记者:“每个干部的每项工作都受到村民代表、理财小组和全体村民的监督,有意见可随时提,不对就改,这样干部就不会犯错误。”

  村民对干部工作的日常监督与定期监督都很“严格”:每半年一次述职述廉会雷打不动,村干部向全体村民交账,公开接受群众评议监督,群众以无记名投票的形式给全体干部打分。对评议不合格的,村党支书要进行诫勉谈话。同时,他们把村民评议村官和村民质询村官有机结合起来,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

  在财务监督上是“三堂会审”。每月23日小组理财时,小组干部、报账员和三个村民代表参加,对小组的财务、票据进行审查,至少得两个村民代表签字后才能报村里;每月25日村里理财时,村党支书、村委主任、报账员和村民代表参加,票据合格的,加盖村级民主理财组公章,经村委主任签字后给予支出。每月26日,又召开村组干部会,对理财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立即解决,并向群众通报。每月28日,经镇会计服务中心审查后,每月1日在村公示栏内将上月的财务收支情况予以公示,接受全体村民的监督。2006年,第三村民小组报账时,因一张用车票据书写不清,村理财组提出了质疑,并专门进行了核查,确认属实后,又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进行研究,虽给予了支出,但按规定罚了经手人5元钱。现在,不管每年该村支出多达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元,都有根有据,合情合理。村民肖某说:“老百姓告干部,还不就是因为有的干部爱多吃、多拿、多占。在北关村,干部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什么事都公开,自然没有人告状。现在我们的干部是为群众办实事的,群众很支持。”

  当这里村民成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后,干部们耳根清净,心无旁骛办大事,谋发展;村民们心平气顺,一心一意办实体,创家业。如今的北关村建起了老年活动中心、图书室等,村集体财产达到了1000余万元,集体年经济收入百万元以上,村民的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