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支部+合作社”实现党建富民新跨越
党的十七大提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把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为此,我们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工作模式,使农村党的建设更有效地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有效地发挥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业和农村发展新阶段的领导核心作用。
“党支部+合作社”是实现农村党建与经济发展双蠃的重要载体。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伴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而出现的新事物,是农民为改变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的弱势地位而自发成立的一种新型经济组织,它使农民个体的市场主体地位正在朝着农民群体的市场主体地位转移,在组织农民、富裕农民、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全县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党支部+合作社”是一种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组织形式的创新。一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参与、支持;另一方面,它也为基层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提供了新的载体,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创造了新的舞台。
“党支部+合作社”是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职能作用的具体体现。推进发展富民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农村经营体制和生产方式发生变化、农民成为市场主体的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最重要的职能是组织农民发展经济,带领农民致富。如果抓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研究农民的需求,不能帮助农民实现需求,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就无法体现。从工作实践来看,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宣传引导作用。张庄街道葡萄种植一直是传统产业,但是因为在种植技术市场销售等方面组织化程度低,导致卖不出好价钱,农民收入增长不快,在街道党组织的领导下,成立了葡萄专业合作社,并建立了党支部后,通过党支部的宣传引导,全街道扩种葡萄面积达1600多亩,合作社实行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农民亩均年增收5000多元,带动周边3200多户走上了致富路,张庄街道“绿田”牌葡萄商标已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成功注册。党组织以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始终围绕农民增收做工作,使党的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共同发展,党群干群关系密切,党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号召力也明显增强。据统计,全区目前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29个,社员7542人,其中党员512人,成立专业合作社并建立党支部的有76个,累计带动农户1.5 万户,实现户均增收5400余元。
“党支部+合作社”是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平台。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农村党组织联系千家万户的纽带和桥梁,农村党员先进性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就是做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收致富的模范。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党组织应主动改变对党员的管理方式、教育内容和活动形式,为党员发挥作用提供载体、创造条件。工作中,合作社党组织应把党员社员的教育管理与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注重对党员社员的思想教育,又注重对党员社员致富技能的培养,通过合作社为他们交任务、压担子。潘黄镇村两级党组织充分党员社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做大做强朱庄豆制品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日加工大豆50多吨,生产盒装豆腐等10多品种,年销售8000多万元以上,在盐城市区市场占有率达75%,社员年均纯收入达11085元。正是有了党员社员的带头示范,才有了专业合作社的蓬勃发展,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为新时期党员干部发挥作用提供了载体,开辟了新的工作领域,丰富了新的工作内容。
实践证明,通过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积极培育、发展、扶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丰富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内容,而且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党的工作与农民致富有效结合的新途径,必将使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在新的平台上有新的发展。
(作者系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委常委、组织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