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我工作献身救灾———记长沙县北山镇农技站高级农艺师屈寿文
2008年农历正月初八,当人们还沉浸在春节的喜庆气氛中时,年仅58岁的湖南省长沙县北山镇农技站高级农艺师屈寿文却永远走了。
初八这天,屈寿文像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办公室。他拿起剪刀,对站内的受冻树逐一修剪,中午也没有休息。下午,他又来到荣合桥社区农户杨艳君家中,察看她家果树的受冻情况,并帮助修剪冻坏的枝条;直到下午4点钟,他妻子打电话催他回家时,他才记起今天是哥哥的生日。疲惫的他骑着破旧的摩托车回家不过5分钟,突发心肌梗塞,当家人将他送到医院急救时,医生已无回天之力。屈寿文就这样离开奋斗了33年的工作岗位。
在北山镇遇到50年未遇的冰雪灾害侵袭时,屈寿文的每一天都是这样度过的。他带领全站干部职工制定了《紧急防控冰雪灾害的技术措施》;拄着拐杖,拖着带病的身体,走村串户,传授作物防寒防冻知识,帮助制订灾后恢复生产计划;他上山看望慰问因冰灾无法下山的老人,一直坚持到腊月二十九。去年他做心脏手术才三天就执意出院,连家门都没进,就直接跑到站里接待几个外地投资商,忙到深夜才回家。他哪里还记得自己是一个心脏病患者,哪里还记得他刚刚做完心脏手术没几个月。在生命中的最后几天,他每餐只吃一小口饭,吃一大堆药;老伴给他洗澡,他要歇上四次才洗完……曾做过保健工作的他,深知自己的病情,深知做完手术才几个月的心脏病患者需要的是休息,而为了使镇上的农作物少受冰雪灾害,为了使灾后的农民尽快恢复生产,屈寿文完全顾不上这些了。
北山的农业产业结构过去以传统的粮-猪型为主。屈寿文自1999年担任农技站长那天起,就以推广粮食生产新技术作为农技站的工作重点。他先后推广了优质稻新品种、玉米综合配套高产技术、水稻塑料软盘旱育抛秧、轻型节本栽培、超级杂交早稻高产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等新技术、新成果,大大地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增加了农民收入。水稻塑料软盘旱育抛秧技术是一项节约成本、增产增收的农业新技术,全省率先在北山镇试验、示范。屈寿文主持该项目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他常常下田观察,边试验,边总结主要的技术措施,逐步在全镇推广。不到两年时间,全镇的农民已基本掌握了该项技术。1997年至2002年,全镇累计推广早晚稻软盘抛秧34.6万亩,增产粮食906万公斤,增效1429万元,在全省赢得了“软盘抛秧看北山”的盛名,并迎来了全省推广抛秧现场会在北山镇的召开;该项目也荣获“湖南省农业丰收奖”一等奖,现在该项技术已在全省普遍运用。屈寿文从1999年至2006年,连续8年获县政府嘉奖;2003年,获得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的农技推广奖;同年荣获县政府“有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工作者”的称号。

 提示信息
提示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