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洪顺:扎根基层 心系群众
扎根基层二十载 心系群众甘奉献——记河北省魏县泊口乡党委书记赵洪顺
从1982年3月至今,赵洪顺在魏县泊口乡连续工作了25年,历任团委书记、人武部长、副乡长、党委副书记、乡人大主席、乡长、乡党委书记等职务。面对自己缓慢升迁的职务,他保持着一颗平常心;面对不断变换的工作岗位,ADV_CONTENT他坚持干一行,爱一行;面对组织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他兢兢业业尽己所能,造福一方百姓。
尽职尽责,做一颗平凡的螺丝钉
泊口乡离县城40多里,全乡4万多亩耕地多数是荒沙薄田、盐碱地和苦水区,生活环境比较艰苦。上世纪80年代,赵洪顺放弃了在县化肥厂的工作,回到泊口当起了乡干部。乡镇的工作千头万绪,包片包村是重点,解决“老大难”村问题更是难点。赵洪顺刚到泊口时,全乡社会治安形势比较混乱。他分包的井头村有5000 多人口,抢劫盗窃、贩卖假药和拐卖妇女等案件时有发生。他一连几个月吃住在村里,挨家挨户了解情况,同群众深入谈心,用真情赢得群众的理解和信任。由于连日劳累,赵洪顺病倒了,却一直坚持边治疗边工作。“要治瘫,班子是关键。”赵洪顺在反复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帮助建起了“两委”新班子,结束了班子5年瘫痪的历史。如今村里通了公路,大街小巷进行了硬化,各项工作走在了全乡的前列,村班子威信很高。泊口村、华营村原来也是有名的“老大难”村,经过赵洪顺包村都实现了转化。全乡的29个村都经他分包过,从来没有一个村的工作难住过他。“人品老黄牛,治瘫是能手”,这是人们给赵洪顺的评价。
赵洪顺在副乡级职务上干了近20年,无论个人职务怎么调整,他都愉快地服从组织的安排,不向组织讲价钱,不与别人比资历。他就象一颗螺丝钉,组织上把他安在哪里,他就守在哪里,尽职尽责地干好每一项工作,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心系群众,做一个为民解难的好公仆
2001年3月,赵洪顺担任泊口乡党委书记后,决心不辜负组织的重托和全乡的希望,工作更加努力。几年来,凡是有人找赵洪顺反映问题的,不管有多忙,他都当面给一个明确的答复。有些事情需要其他干部参与解决的,就把有关同志叫到一块,当面听情况,现场拿意见。赵也冲村有赵、崔两户村民因庄基纠纷,关系僵持了几十年,经公安、司法等部门多次调解也没解决问题。2005年秋天,赵家堵住了崔家的路,双方剑拔弩张。赵洪顺闻讯后,冒着雨就往现场赶,因道路泥泞车子进不了村,当时赵洪顺正患严重腰椎间盘突出,就在别人的搀扶下深一脚浅一脚地来到当事人的家里。经过4个多小时的说服教育,赵、崔两家受到感动,赵家同意从自己的庄基上让出一条路,使这起持续多年的纠纷圆满得到解决。
2006年底,县电力局在华营村施工,架高压线要砍伐一些树木,而这些树再长一、二年就要成材,群众从心眼里舍不得,双方发生冲突。赵洪顺带人住进华营村,一周内走访了涉及纠纷的127户村民,接待了上百名群众。通过反复协商,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双方重新达成协议,电力施工顺利进行。2002年,乡敬老院要新建22间房屋。为筹集资金,赵洪顺多次到安阳、邯郸等地,向泊口籍的企业家求援,大家被赵洪顺为群众办实事的诚心所感动,慷慨解囊。在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下,花园式的敬老院终于建成,被评为“河北省甲级敬老院”。如今,赵洪顺每周去一次敬老院,向老人们嘘寒问暖,几年来从没间断过。
赵洪顺经常进村入户访贫问苦,使困难群众及时得到救助。2006年,后也冲村特困户张新平修理房顶时摔伤了腿,没有钱治疗,一家人愁得吃不下、睡不着。赵洪顺知道后,立即前去看望,把张新平的父母和亲戚叫到一起,商量解决办法。他当场掏出身上带着的200元钱,第二天又送去1000元,并将妻子的羽绒服送给了张新平的妻子。之后,又多次帮助张新平,使这一家人度过了难关。
赵洪顺把精力倾注到基层,以饱满的热情服务群众,而对自己要求却十分严格。他在泊口乡这么多年,从来不在村里吃饭。结婚后十几年,全家四口人一直挤在一间屋子里。乡里照顾他多分了一间房,赵洪顺知道乡里住房紧张,坚持不接受特殊照顾,直到乡政府的住房条件改善后,他们一家人才住进一间半的套房。2002年,母亲因患心肌梗塞住进医院,等病情稍稍稳定后,赵洪顺就急忙回乡洽谈投资项目。就在离开后的第四天,母亲却永远离开了他。每当想起这件事,赵洪顺总是默默落泪。
致力发展,把造福群众作为最大追求
赵洪顺在泊口乡工作的20多年,无论担任什么职务,都把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放在重要位置。他从解决群众吃水难、行路难、增收难等基础工作入手,努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帮助群众增收致富。
全乡苦水区约占全乡耕地的三分之一,涉及到12个行政村,这些村的群众喝水都要到别处去买,地里种庄稼是靠天吃饭。赵洪顺一趟趟地找上级有关部门请求支持,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目前已经打配深井12 眼,解决了群众吃水难、浇地难问题。
2005年,利用村村通工程的优惠政策,全乡投入400多万元资金,使全乡29个村实现村村通公路;投资360多万元对23个村的街道进行了硬化。赵洪顺还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联系,引进9个农业优良品种,建成13000亩优质小麦示范区;建成1200亩的辣椒种植园区;投资1500万元建设了农牧业综合园区。全乡群众的收入明显提高。乡里成立劳动事务保障站,29个村建立劳务输出服务站,全乡每年组织外出务工1.3万多人次,出现了“外出一人富一户,外出一批富一村”的可喜景象。
以前,全乡几乎没有企业项目,赵洪顺就下大气力抓项目建设。目前,全乡有个体工商户700多家,从业人员8000多人;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有30多家,年产值近2亿元,利税2000多万元。
近几年来,在赵洪顺的带领下,泊口乡先后被评为邯郸市“优秀乡镇党委”、“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先进单位”、“小康建设先进单位”;他本人多次被市委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党风廉政建设标兵”等称号。 (根据河北省委组织部材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