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期培训学员体会——农业信息化 探索成功之路
邹美霞/浙江省遂昌县妙高街道北街村便民服务中心/信息员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我能有机会参加农业部在盐城组织举办额全国信息进村入户信息员培训,真是深感荣幸。
我叫邹美霞,我是一个来自浙江山区遂昌农村的农民。我目前所服务的村叫北衡村,总人口1220人,分布在6个自然村,外出人口占比例为30%,年轻人外出创业,村里多数的还是留守老人和孩子,但相对交通没那么便利。
我是80后农民,也是大家所说的“农二代”。我们“农二代”是很尴尬的一代,说自己是农民,但是不会干农活,甚至可以说对农业知识一无所知。说自己是工人,但户籍上还是农民。在农村我们是工人的样子,在城里我们是农民。
在我的家乡,徒弟荒废的程度越来越高。即使我们不务农,对此我也觉得很惋惜。父辈们最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就是:“等我们这一辈人都老了,那些土地怎么办,你们怎么办?”我深深地感受到他们心里的沉重。但是,在这几天的学习里,我可以回去告诉他们了,方法已经有了。国家已经推出了土地流转政策,而且跟多地方搞了试点工作。土地不会荒废了,父辈们也可以放心了。
土地流转是把自己家的土地按优劣程度明码标价,租给或卖给会种地有能力把地种好的农民。农民也要执证上岗,农民也要经常培训,也要考试。
在这几天的学习里,北方的一些代表发言都提到了测土配方施肥。我虽为“农二代”却也是第一次接触到这项技术。在我认为这是一项农业现代的技术,在北方省份运用的比较多。或者说对农民来说是不是起到了真正的作用,又或者说这项技术在南方使用的局限性在哪?
在这几天的学习里,我感觉自己就像以前小时候额广播员,今天世纪之村的张总也提到,信息员就相当于以前的广播员。以前的广播员真的是人人都想干的职业,但是现在的信息员要懂得更多。所有的领导一致认为人才是最重要的,在农村找这样一个四有人才是最难的。怎样把人才留在农村就是怎样把财富留在农村,人是创造财富的关键。
我本是一介农妇,不懂经济,不懂政治,我最关心的是和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我觉得农业信息化,就是要把优质的社会资源共享。比如,教育资源城乡差距越来越大。这里分享了黑龙江惠农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的锦绣前程,就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利用网络辅导乡下的学生学习知识。这一点在一些发达国家早已经很普遍了。这里所说的不是成人的远程教育,而是在校生名师零距离的辅导。我觉得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受过教育的洗礼能成为一个健全的人。没有教育,也就没有人才,没有人才,也不会有农业现代化。
希望在若干年之后,农村农业信息员真的能成为人人都想干的职业。更希望我们农业信息化能探索一条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