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全国农业市场信息系统业务知识培训 > 学习交流

第七期培训学员体会——信息进村入户工作有关情况的思考

日期: 2014-10-14 09:41 作者: 来源: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 【字体: 打印本页

刘志华/河南省农业厅市场与经济信息处/主任科员

  一、关于村级信息服务站全覆盖的考虑

  按照农业部信息进村入户工作要求,村级信息服务站要达到全覆盖,根据农村实际情况,感觉全覆盖有一定难度。

  1、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农村留守人员多为老人和儿童,他们难以胜任信息站的工作。及时有部分青壮年劳力留守,也多因为受文化、身体等条件制约,也不能胜任信息员的岗位。

  2、山区部分农村受地形条件制约,建立信息站有较大难度。

  3、平原地区农村已基本实现村级公路村村通,村庄大多散落在乡镇3-5公里范围以内,加之农户都拥有便捷交通工具,他妈到达乡镇极其方便,乡镇级信息服务站基本能满足他们的信息需求。例如:受传统观念影响,农户更愿意把上学、就医、购物等日常需求到乡镇上去解决。

  基于以上原因,建设在环境条件好的地区,应请运营商实地调查,合理设置建立村级服务站,在政府的引导下,应集中整合方面资源,将偏远地区信息服务站建立工作作为政府参与建设工作的重点来看。

  二、关于村级信息服务站运行体系由谁来主导的问题

  村级信息服务站建设完成后,需要有外力来推动其运作。例如信息人员队伍建设问题,靠谁来提供维持其运营的资金,运营方式由谁来决定。

  如果由政府来主导的话,将给政府带来相当大的财政负担及相关责任。

  如果由市场来主导,因运营商以盈利为目的,将存在部分经济条件不好的村级站不能维护运营直至关闭的问题。

  三、推动工作不宜过快,易造成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1、如果按照行政命令方式,按照时间节点,某一地区实现了村级站全覆盖的目标,有可能会造成部分站点条件不成熟,不能发挥作用,造成资源浪费。

  2、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农村体制改革有关精神,今后农村农业生产方式有可能发生改变,农村信息服务站的设置及建设应符合农业发展实际。

  3、如何保证农民利益不受损失。

  如何辨别虚假信息?如何保证录入信息的真实性?企业及个人的信息审核不把关由谁负责?

  个人感觉目前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主要是靠政府行政来推行,各地开展工作也都是以完成部里及省里确定的数量及要求为目标。并在政府部门的参与下,企业也希望推动建立的信息点越多越好,他们对村级信息站的存活并不关心,只是把重点放在了乡镇一级和最大范围占有市场为目的,以他们自身收益最大化为目标。

  建议应要求企业以负责的态度,在各地根据实际进行调查,例如:多大规模人口和地域能维持一个信息站的持续运营。

  如果要保持全范围的信息站覆盖,政府应该投入更大资金来维持。如果以企业为主导来发展,就应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由市场来决定信息站的设置地点和数量,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以上看法均是个人凭空设想,并没与经过实际调查,不作为工作参考。

  信息进村入户工作是一项惠民工程,企业高兴,农民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