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期培训班学员体会——结合塔城农业市场信息化发展现状浅谈几点认识
孟令芳 新疆塔城地区农业局副主任 科员
2014年7月1日至4日,参加了农业部市场司组织的全国农业市场信息业务知识培训班。此次培训多角度阐述了农业市场化与信息化发展现状,通过现场教学、典型案例分析,加深了农业市场信息化,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农业监测预警,农业物联网的认识了解,强化了业务知识,开拓了视野,受益匪浅,对今后进一步做好农业市场信息服务工作充满信心,现结合本地区农业市场信息化发展现状,浅谈几点认识。
一、加大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强基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农业监测预警工作。目前,塔城地区农业部门促农民增收的工作重点是抓生产,抓项目,对农业市场监测预警工作重视不够,认识不到位。重生产环节的数据信息收集,轻市场价格、销售流通环节的信息收集。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生产成本的不断提高,增产潜力有限,种植业增收难度加大,市场对农业增收起决定作用。以2013年我区玉米为例,由于玉米卖难,滞销,加之国家在新疆未实行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玉米价格大幅度下降,较国家在东北的临时收储价格低0.8元左右,占全地区种植面积4%以上的玉米增产不增收,严重影响了全区农民收入的增加。建议进一步加大对基层农业部门的培训,重点做好农业局长的培训,转变领导抓工作的观念,提高领导对监测预警工作重点性的认识和重视,以便更好地开展监测预警工作。
二、理顺体制,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工作。目前,塔城地区农业局制管理种植业,畜牧、农机、乡企、水产、林果分别在畜牧、农机、乡企、水利、林业等局管理,且各局之间无行政隶属关系,各自为政体制不顺,机制不活,不利于农业信息化的整体推进。虽然农业信息化工作已起步,但推进缓慢,收效甚微,尤其是信息进村入户,对农民生产、销售的信息服务更加有待加强。农民不知道春天种啥对,秋天卖啥贵;基本是跟风跑,随大流,去年种啥对,卖啥贵,今年就种啥。塔城地区作为新疆的一个边境地区,由于农产品内销运距大,运费高,农产品在疆内市场竞争力不强。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服务引导,农产品收购价格大起大落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农民增收,建议通过政策支持,项目扶持,积极推进新疆边境地区农业信息化工作,实现农业信息服务进村入户迫在眉睫。
三、通过项目支持,加快农业物联网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目前,塔城地区有耕地面积1000万亩左右,农民人均耕地10亩以上,随着近几年农民土地流转,整合工作的开展,农民的规模化生产经营度不断提高。目前各级农业部门已基本健全了农情信息体系,土壤配方施肥、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大田播种GPS定位无人驾驶技术,滴灌电脑控制系统已开始应用。全地区滴灌面积560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65%以上。但我区的农技人员严重不足,平均每2万亩耕地农技人员不足1人。建议通过国家项目支持,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对提升政府决策,指挥和管理能力,提升科技人员的技术指导服务能力,提升农民获取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产量增加收入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