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量大县”向“产业强县”跨越——访湘潭市副市长、湘潭县委书记陈忠红
连续8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4次夺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于全省前列,每年调出30万吨的原粮及加工制品……多年来,湖南省湘潭县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2011年,该县共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85.98万亩,比去年增加3.03万亩,总产量达92万吨,比去年增加1.2%,并实现了粮食“产量大县”向“产业强县”的跨越发展。近日,记者专程采访了湘潭市副市长、湘潭县委书记陈忠红。
当记者问到“在粮食比较效益较低的情况下,湘潭县是如何长期确保粮食生产保面扩面”时,陈忠红着重谈了三点:严格耕地保护、坚持压单扩双、发展旱粮种植。
“我县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行政一把手责任制,建立建设项目补充耕地与土地整理项目挂钩制度,确保了全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7.72万公顷。坚持把‘压单、扩双、遏制抛荒’作为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措施来抓,推动耕地向种粮大户流转,加大对种粮大户的奖励扶持力度,确保全县94万亩水田中适宜种植双季稻的水田全部种上双季稻,全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85万亩以上,全县土地复种指数达1.95以上。同时,鼓励和引导农民在宜粮旱土内扩大旱粮种植面积,大力发展玉米、大豆、红薯、马铃薯等旱粮作物,支持农民调减低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确保旱粮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0万亩以上,实现水旱粮作物同步发展。”陈忠红说。
陈忠红告诉记者:“我县着力加强基础建设,加快基本农田水利设施建设。3年来,投入水利建设3692万元,带动群众投入资金3.1亿元,建成农田水利工程8万余处。同时,大力实施国土整理、农田开发项目。2011年,投资2000万元,改造中、低产田1.29万亩,实现增产100万公斤。”
产量上去了,如何加速粮食转化升值?陈忠红说,湘潭县加大招商引资和奖励扶持力度,培育了新皇粮、裕湘等一批大米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大米年加工能力达到20万吨以上。此外,按照“区域化布局、基地化生产、规模化开发”的原则,该县大力推广“湘晚籼17号”等高档优质稻种植,2011年实现高档优质稻种植面积38万亩,并全部实现订单生产和收购,直接带动种粮农民增收1000万元以上,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相关新闻
- 吉安市粮食生产“八连增” 2012-03-09
- 粮食“八连增”系列评论三:主产区是粮食稳定发展的“定海针” 2011-12-30
- 粮食“八连增”系列评论二:农业科技是粮食稳定增产的“助推器” 2011-12-30
- 东风送来稻花香——上海市粮食高产创建工程纪实 2011-12-30
- 粮食“八连增”系列评论一:建立健全粮食稳定发展长效机制 2011-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