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代表潘秀芬:农民种地不要钱,收益也提高了
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沧州市农业局棉花技术推广站高级农艺师潘秀芬
近几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农业补贴力度,加快改善农村民生问题,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破解农村、农业建设等方面的各项难题。怎样才能让农民尝到更多的甜头,提高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河北省沧州市农业局棉花技术推广站高级农艺师潘秀芬在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深有感触地说,“我是一位来自基层的代表,我天天与农民接触,农民对国家的三农政策特别欢迎,同时也感到特别欣慰。”
潘秀芬代表说,“在来之前,我亲自听到一位农民老太太说,现在农民生活也好了,种地也不是那么辛苦了,而且收益也提高了。种地不要钱,而且还给我们钱。”潘秀芬代表认为,这几年中央加大三农投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农业的增收,农民种植效益的增加都有所体现。
农业生产方面需要加大科技创新
在谈到农业生产创新时,潘秀芬代表指出,一方面农业生产需要新的创新,另一方面更需要将创新成果较好地转化推广。在这些方面,国家需加大科研以及技术推广的力度。“比如说,农业生产,有好的种子,还需要通过技术推广将其推广下去,将与其配套的技术栽培措施推广,从而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
潘秀芬说,要有人才来指导农民,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还需加强。现在农村存在一种情况就是,青壮年外出打工,妇女老人在家中种地,如何适应农村这种状况,怎样在这种状态下,让农民增产又增收,怎样通过机械化,或者完善栽培措施,在科技创新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加大科研投入 使土地发挥更大效益
潘秀芬代表十分重视农村用地问题,“我国重视粮食生产,保证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是重中之重。但是耕地是有限的,工业占地、城市发展、新农村建设等方面都需要占地。我们要在如何促进粮、棉、油、菜、果等各个作物的和谐发展上做文章。因“地”种植作物,使土地发挥更大效益,生产出更多农作物。”潘秀芬说。
提高农村老人的生活质量 发展农村养老服务业
在谈到解决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时,潘秀芬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民生作为当前的重要问题,提高农村老人的生活质量,我认为首先要发展农村养老服务业。”她认为,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有所改善,同时还能促进一部分农村妇女的就业,为在家务农的妇女多提供一个可选择的工作岗位。她希望国家能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农村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对这些问题进行关注。
最后,潘秀芬代表还提出了对农村孩子教育问题的看法,“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同时更要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创新能力方面问题,不能一味的强调特长,要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