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两会农业聚焦 > 2008年 > 高端访谈

《聚焦三农》高端人物话三农——重庆市副市长马正其(一)

日期: 2008-03-10 13:44 作者: 来源: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聚焦三农》栏目 【字体: 打印本页

  主持人:马市长您好!

  马市长:你好!

  主持人:非常感谢您接受《聚焦三农》栏目的专访。听完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我不知道您的感受是什么?

  马市长:总理的报告高瞻远瞩、立意高远,通篇都在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真是一个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报告。无论是对过去工作的总结,还是对今后工作的部署都体现了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体现了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主持人:一提起重庆我想人们很容易就想起咱们2003年推行的户籍制度改革,它的实施效果怎么样?

  马市长:如果说按照户籍人口的大数的话,城市人口1000万,农村人口2000万,现在重庆在城镇务工的农民是740万。今后几年我们还想转移近200万,也就是说转移一半到非农产业上去,留下一半在农村种田。

  主持人:这样一个庞大的数字咱们的消化能力怎么样?

  马市长:我觉得当前有两个方面的工作,我们急着要从制度和政策上研究。

  第一就是农民进城以后怎么样享受同市民同等的待遇。比如说我们农民工进城以后,除了他们收入很高的能买商品房,其余的他们买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城市居民一样,只要进城有固定的住所子女和我们的城市居民一样纳入义务教育。

  第二就是农村这块怎样用政策鼓励他走出来,他原有的这份包产地宅基地怎样让他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出来,我觉得这个问题要研究,如果研究好了那么我们农民工进城以后他融入城市了,国家城市化进程就加快了。农村这块资源转移出来以后,在家的农民人均占有率就高了,那么反过来他的收入就提高了。

  主持人:留在农村的这一部分人群他们收入的增长幅度同城里人相比,怎么能够缩小这种差距?

  马市长:现在城乡差距逐步在拉大,比如说重庆城市居民去年的人均纯收入13715元,农民的人均纯收入3509元,它的比例是3.9比1。城市这块我们还是希望继续加快城市经济的发展,只有加快了城市经济的发展,才有以城带乡、以工补农、工业反哺农业的经济实力。

  现在的问题是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后剩余的资源怎么办?关键是第一要规模经营,像现在这种情况一人种一两亩地是搞不出农业现代化的。我做了一个统计重庆我调查了有200户人家,这200户人家当中转移外出的劳动力42%,留在家里的劳动力还有58%,这58%的劳动力每人平均2.14亩土地。如果按照我们现在60岁的人,每个人至少可以种5亩地,所以说规模经营大有文章可做。第一规模,第二科学,第三靠机械化,第四要靠一帮新型农民,来提高农业的生产率,然后增加农民的纯收入。重庆市今后五年定的是城市居民的收入增长12%,农村增长15%。

  主持人:咱们重庆市政府说2012年这项改革要全部完成,您觉得这个目标能实现吗?

  马市长:关键的问题是经济问题。重庆的户籍基本上实行了城乡一体化,自由转(户籍),只要政策对头肯定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而且转得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