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上无形资产这一课
———访无形资产学创始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蔡吉祥
本报记者 赵小华 北京报道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申,在我国国民经济未来的发展中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如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对此,记者采访了无形资产学创始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蔡吉祥。
蔡吉祥教授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落实到具体方面,就是扭转以“有形资产”为主的传统经济模式,发展以“无形资产”为主的知识经济,这是世界发展的趋势。
无形资产是以知识产权为基础的新兴生产力要素,主要包括专利权、商标权、厂商名称、地理标志权、著作权与邻接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以及技术秘密、经营秘密等众多内容。
无形资产是21世纪的新财富。无形资产不仅是企业生产发展的必备资源,同时也是国家实力的象征。在21世纪,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无形资产问题显得愈发重要,谁拥有优质的无形资产,谁就能在21世纪抓住机遇,赢得市场,实现长足发展,获取更大利润。
21世纪的中国企业,若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就需要大量优质的“国际化”无形资产。要做到这一点,则先要有“国产化”无形资产,既首先取得国内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目前,我国有一批高质量的民族无形资产资源已经产生,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研究解决无形资产的理论必须创新。发展无形资产资源套用有形资产的理论指导是不行的,在前人的经典著作中找不到现成的答案,传统、单一学科也无法解决,只有依据“无形资产”资源的客观发展规律创建新兴、系统、综合的“无形资产学”。无形资产学是依据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建立起来的新兴综合学科,它是系统研究无形资产资源形成、发展、保护及分配等客观规律的科学。
无形资产学对经济发展产生着巨大作用:一是促使企业发现财富,知道自己有多少无形资产,应该如何进一步挖掘、创造无形资产;二是促使企业保护好自己的无形资产;三是促使企业利用好无形资产,靠无形资产创造长期稳定的收益;四是发现人力资源在无形资产创造与经营中的贡献。
无形资产是先进的生产力要素,但中国及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无形资产管理还相当落后。中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建立较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世界上技术发达、市场经济先进的国家相比差距还较大。如何创造无形资产、科学管理无形资产、创新经营无形资产是摆在社会各界面前全新而重要的课题。
蔡吉祥教授说,发展中华民族的无形资产,关键在于建设好一支高素质创造与开发无形资产的人才队伍。人力资源是无形资产的源泉,只有人对无形资产的意识达到了较高的层次,无形资产资源的产生、发展才会有保证。对人力资源进行无形资产学的培训,将人力资源与无形资产有机结合,是对无形资产源泉的巨大投资,也对推动中国的无形资产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国需要无形资产资源,更需要精通无形资产创造、经营管理方面的企业家和专门人才。1997年,天津市将“无形资产学”列入继续教育必修课程,现在全国数万人参加无形资产学的培训,涉及各个层次:政府官员、厂长经理、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新闻媒介的编辑记者、大学教授、博士、硕士、MBA、大学生等,就连农民也自愿学习“无形资产学”。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有创新意识的高等院校聘请蔡吉祥教授给研究生和MBA讲授“无形资产战略”、“品牌管理与经营”和“上市公司核心价值无形资产挖掘与分析”课程,深受广大研究生的欢迎。
知识产权管理研究生课程班,是中国政法大学为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知识产权管理专业人才的迫切需要而设置的新专业,目的是培养我国各领域熟练应用知识产权法律和无形资产管理经营战略的高级人才,招生对象主要面向企事业单位管理知识产权和无形资产的专业人员、党政领导干部、行政执法和司法人员。
课程设置也与一般的民商法课程不同,除开设宪法学、法理学、公司法等基础课程外,还开设知识产权法、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无形资产学等专业课程。
凡是系统学习过“无形资产学”的人,都说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发现了财富。一位民营企业家说,如果早读《无形资产学》就可以避免几千万元的经济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