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两会农业聚焦 > 2007年

“三农”工作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访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

日期: 2007-03-12 09:28 作者: 季林 钟欣 来源:农民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事业全局的重大问题。这对河南同样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河南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生产大省,做好“三农”工作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的难点,也是河南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这几年,我们始终把做好‘三农’工作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坚持在‘狠’字上下功夫,不松劲、不动摇、不畏难、不犹豫,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徐光春代表向记者介绍说,一是狠抓减轻农民负担,提前一年在全国率先全部免征农业税,逐年增加对种粮农民的补贴,使农民种粮积极性持续高涨。二是狠抓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连续7年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3亿亩左右。三是狠抓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成为全国第一粮食转化加工大省、全国第一肉制品加工大省,食品工业已成为河南重要的支柱产业。四是狠抓发展劳务经济,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建立完善劳务输出服务体系,加强对劳务输出的组织和管理,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流动。五是狠抓农业科技推广,实施种养业良种工程,重点推广一批对增产增收作用显著的重大农业技术,优质专用小麦面积已占小麦面积的60.7%。六是狠抓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加强大型水利工程和农村道路建设,有效提高了农业抗灾能力。通过这“六个狠抓”,河南在破解“三农”问题上取得了一定成效。粮食生产大丰收,去年粮食总产量突破1000亿斤,增量占全国的近二分之一,小麦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用全国十六分之一的耕地生产出了十分之一强的粮食,进一步巩固了粮食大省、农业大省的地位。农民收入大增长,去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261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2.1%,十年来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全省农民外出务工1746万人,年人均劳务收入5727元,农民务工总收入达到955亿元。食品工业大发展,涌现出了双汇、南街村、三全、思念、白象等一批知名品牌和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面粉、挂面、方便面、面制速冻食品、味精产量全国第一,河南正在由“卖原料”向“卖产品”、由“国人粮仓”向“国人厨房”转变。徐光春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之策。”为扎实稳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河南省委、省政府在深入调研、集中民意的基础上,去年制定了《河南省2006—2020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纲要》,立足近五年,着眼今后十五年,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目标任务和战略举措。今年年初,省委、省政府又出台了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对今年新农村建设作出了具体部署。徐光春强调说,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一些地方出现了“急、偏、虚、冒”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对此,我们及时提出要“求准、求实、求稳”。“求准”就是要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工作要求,不能简单地把新农村建设理解为“宽马路,新房屋,大厂房”建设,要防止大拆大建,避免形式主义,防止加重农民负担。“求稳”就是既要积极,又要稳妥,实现稳步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非三年五年之功,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我们长期的奋斗目标。要扎扎实实地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来不得半点急躁和浮夸。“求实”就是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根据各地各村自身的情况,实事求是地制定符合地方发展的建设规划,采取有针对性的工作举措。目前全省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进展顺利、总体健康。

  徐光春告诉记者,对河南来说,做好“三农”工作,当前关键是要狠抓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一头连着农民、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工业、一头连着农业,是实现传统农业与市场经济对接的最佳发展模式。”徐光春深有感触地说,“只有坚持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围绕农产品精深加工做文章,将价格低廉的农产品变成高附加值的工业品,实现农产品由农田到餐桌、到超市的转化和增值,把农田变为第一车间,才能把农业的潜力开发出来,把农业优势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徐光春强调,狠抓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关键是要“打好一个基础”、“发育三个载体”、“强化一个支撑”,就是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现代农业的生产条件和物质装备;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构建农产品现代流通网络,培育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加强科技对农业的支撑力度,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昔日的中原灿烂辉煌,今天的河南日新月异。“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扎实稳步推进,河南现代农业建设的步伐一定会越来越快,广大农村的面貌一定会越来越好,广大农民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幸福。”对农民兄弟充满感激之情、牵挂之情和关爱之心的徐光春代表,对河南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未来充满了期待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