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孩子的幸福明天
“今年要在全国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使农村1.5亿中小学生家庭普遍减轻经济负担”,“今年全国财政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2235亿元,比去年增加395亿元”,“让所有孩子都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温总理用务实的话语和具体数字许下了言之凿凿的“重教”承诺。
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公平公正、机会均等,反映在教育上就是要努力促进教育公平。但在目前,教育公平问题依然相当突出: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拉大;校际、班际差距进一步拉大;公办学校与民工子弟学校之间差距明显等。
教育公平重要的是受教育机会的公平。“篮球场是黄泥地,足球场是一块荒田,实验室的仪器陈旧得难以利用”,在“两会”期间的政协分组讨论会上,一位政协委员形象地描述了他所看到的农村学校。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使农村少年儿童所能享受到的教育资源非常有限,这不仅严重阻碍农村少年儿童的发展,而且使农村青年的就业更加困难。
兴农必须重教。教育对于农村的发展是显而易见的。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表明,一个地区的劳动者接受教育的时间每增加一年,其GDP就会增加9%;在政府的农村公共投资中,投在道路、通讯和灌溉上的每1元投资可使农业GDP分别增加2.12元、1.91元和1.88元,而对教育的每1元投资就可增加农业GDP3.71元。政府的决策,让我们感受到了公平教育的渐行渐近;总理的承诺,让我们看到了农村孩子的幸福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