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大山,明天会更好—— 访全国人大代表莫文珍
莫文珍是广西百色尚兴村的党支部书记,是全国十大“扶贫状元”之一。1987年开始,他带领乡亲们走出大山,兴建新村,群众生活逐渐跟上了时代的发展步伐。他说:“这几年中央对‘三农’问题非常重视,连续出台惠农政策,我们农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特别是听了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我更是感觉到党和政府每时每刻都在关注着农民。回去以后,我一定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加快生产发展,尽早让父老乡亲富裕起来!”尚兴村原来位于大山深处,不通电、不通路,几乎与世隔绝,走到镇政府要花7 个小时的时间。有一次有位记者进山采访,累得气喘吁吁,竟然是靠莫文珍把摄像机扛上来的。今年54岁的莫文珍已经当了32 年的村干部,他一直有着改变家乡面貌的雄心壮志, 但是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几经努力,收效都不明显。后来在政府的支持下,他带头到山外开拓新村,用自己的双手创建新的家园。在他的带领下,全村1390 人都陆续搬迁到了山外的十个定居点,村民大都住上了二层半的小楼,告别了山里近乎原始的生活。 但是,尚兴村的群众生活跟周围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莫文珍说,主要是因为村民的生产技能还不能适应山外的要求,所以回去后首先要加大农民的培训力度,培训的内容不但要有种植、养殖技术和手工技术,还要有文化知识、思想教育。“要使他们成为土专家、农业能手,更要让他们成为文明农民,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自称“多才多艺”的莫文珍掌握不少生产技能,有时他会请来专家进行培训,有时他自己骑上摩托车直接到农民家里进行现场指导。他说,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活动中,村支部挑选了8 名有一定素质的党员作为党员中心户,每个党员帮扶5 到10 户农民,既能有效地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又能具体体现出党员的先进性,深受群众欢迎。谈到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的体会,他兴奋地对记者说:“这回我又找着了走出大山、眼前豁然开朗的感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8 个方面的内容我都仔细学习了,备受鼓舞,有党中央的关怀,有社会各界的支持,再加上我们自己的努力,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