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全国政协委员热议建设富有西藏特色新农村
<P>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为我们勾画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蓝图。西藏受气候、交通等条件影响,新农村建设难度更大,困难更多,如何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此,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西藏全国政协委员一致认为,要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着力解决好“建什么样的新农村”、“由谁来建”、“资金怎么解决”等三个问题。</P>
<P> 突出生态环保建设有西藏特色的新农村</P>
<P> 西藏有西藏的特色和优势,建设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不能贪大求全,也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必须坚持因地制宜,从西藏实际出发,建设富有西藏特色的新农村。全国政协委员、那曲地区政协副主席聂达说,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同时,一定要强化生态和环境保护意识,要继续坚持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协调发展的原则,使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P>
<P> 全国政协委员、阿里地区政协副主席康尼·巴桑认为,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按照“实现五通、建设五好、确保五落实”的总体思路。实现“五通”就是通电、通邮、通车、通电话、通广播电视;建设“五好”就是加强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建设,切实做到建设一个好班子、选准一条好路子、培养一支好队伍、完善一套好制度、兴办一批好的经济项目;确保“五落实”就是要从农村文化教育、计生医疗、文明卫生、生态环保及社会治安等五个方面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要求。</P>
<P> 积极组织引导充分发挥农牧民的主体作用</P>
<P> 在西藏,新农村是农牧民的家园。农牧民的需求和愿望,是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P>
<P> 要明确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牧民。全国政协委员、西藏大学副校长次央认为,只有让农牧民积极参与,尊重他们的意愿,才能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是要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调动群众,对广大农牧民直接受益的项目,建不建、怎么建、建成什么样子,都要听取群众的意见,激发他们改变家乡面貌和提高自己生活质量的强烈愿望。二是要按照“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要求,积极开展培训活动,大力提高农牧民素质。三是要继续鼓励、支持和引导农牧民外出务工,有效增加农牧民群众收入,大力发展农牧区乡镇企业,培育农牧区市场,提高农副产品商品率。</P>
<P> 西藏全国政协委员还认为,国家和自治区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对西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来讲,是一个难得的机遇。要选准选好和实施好一批让农牧民长期受益的项目,把钱用在“刀刃”上;对已经安排下来的资金,要突出“集中使用、用途不变”的原则,进行专项管理;对使用的资金要做到有监督、有审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