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两会农业聚焦 > 2006年

农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访人大代表天津北辰区天穆村支书穆祥友

日期: 2006-03-07 09:20 作者: 施维 来源:农民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天穆村经历了四个朝代,有600多年的历史。现在,我们一定要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历史机遇,使天穆村这一代人的生活得到彻底改变。”

  3月3日,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北辰区天穆镇天穆村支书穆祥友见到记者时激动地说:“今年,我们要在抓好生产发展、完善村民各种社会保障的同时,使村民的居住环境得到根本改善。现在正在实施的70多万平米旧村的改造工程,将使全村6000余户村民都能住上楼房,住进一座现代化的新村。”

  位于天津市城乡结合部的天穆村是全国闻名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回族人口占80%以上。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后,穆祥友立即组织村党支部的人员召开专题会议,反复研读,并提出要建设“有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农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穆祥友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任务是建强班子,抓好队伍。天穆村党支部积极引导教育189名党员,通过组织设岗、自愿设岗、群众评岗等方法,为无职党员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在今年2月28日进行的党支部选举中,年届60的穆祥友以全票当选,同时新的党支部还吸纳了许多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增添了党支部的战斗力。

  要想发展民族经济就要有人才。穆祥友对教育工作非常重视,由他四处奔走,求资创办的天津市民族职业中专现已成为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摇篮,他还倡议由村公司设立了农民学生奖学金制度,激励少数民族青年努力学习。

  穆祥友告诉记者,通过前一段时间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培训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题活动,我们进一步感到肩负的责任重大,造福农民的任务迫切。村里规划到2008年实现村年收入3000万元,同时让农民的退休费、医保费和各种福利得到同步增长。另外,我们还拟建设一座大型的清真超市和清真食品街,把全国各少数民族地区的食品引进来,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同时也可以带动京津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届时,这里不仅有村民的新居,还有游泳馆、摔跤馆等文体活动场所以及老年公寓和幼儿园等系列配套设施,是一个真正的现代民族新村。”穆祥友对未来充满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