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两会农业聚焦 > 2005年

以“农”为荣的时代回来了

日期: 2005-03-17 14:13 作者: 杨志华 来源:农民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上会采访,有一种现象让人欣慰———四川代表团的成员们到京后没有看到农民日报,打电话来报社询问,一打听才知道,摆放在楼层服务台的农民日报早被争抢一空;新大都宾馆八层山东团的代表,也忙着向楼层服务员催要农民日报;京西宾馆东楼楼层的服务台20多种报纸,农民日报排在第一位。

  农民日报的“洛阳纸贵”,农民日报记者的“走俏”,让我这个多次参加“两会”报道的记者感触良多,以农为荣、“谈农”“爱农”之风终于回来了。

  第九、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莒县陵阳街村党总支书记马先富兼东莒集团的董事长,这次见到记者他没有大谈企业的事儿,而是看到3月11日农民日报上刊登的《农业部部长杜青林答中外记者问》后,针对杜部长提及的四大难题,提出加强农村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并坦言:“我是个农民代表,为九亿农民呼吁是我的责任!”

  全国人大代表、留美博士于保法是一家肿瘤医院的院长,去年10月,投资200多万元,历时三个多月,重走长征路,历经10省40县198个乡镇搞医疗扶贫,并对贫困地区农民的医疗卫生状况进行调查,形成了上万字的调查报告,上书胡锦涛总书记,呼吁关注农村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农民“看病难”。于保法和众多的代表委员,为了履行一个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神圣职责,希望通过农民日报呼吁关注“三农”问题。

  由少到多。“两会”代表委员关注“三农”问题的人逐年增多,为农民鼓与呼,为农村建言,为农业发展出谋划策,各行各业,方方面面的人士踊跃参与。

  由点到面。去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温总理宣布五年取消农业税,“两会”代表委员们围绕着取消农业税、失地农民、农民工等几个热点问题建言献策。今年,代表委员们关注的问题由点到面延伸,从几个热点问题,到“三农”问题的方方面面,都有涉猎。

  由感性到理性。记者连续三年追踪采访了人大代表中惟一一名农民工代表王元成,2003年,第一次参加人代会的王元成向记者反映了农民工遭毒打、罚跪、搜身、遣送,吃不饱、住不好的非人待遇,说到痛处,王元成泣不成声,他联名大声疾呼:给农民工以做人的待遇,保护农民工的权益;2004年,再次见到王元成,他说,国家取消了对农民工的收容遣送制度,总理为农民工讨工资,掀起了全国清欠风暴,各地对农民工问题都很重视。今年,又见到王元成,他提到了珠三角的民工荒,提到了建立农民工工会,建议给农民工公平就业的机会等。从非人到人、从人到公平人的呼吁,折射了农民工地位的变迁,也折射了王元成作为一个人大代表从感性到理性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