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两会农业聚焦 > 2005年

实行农资质量认证制

日期: 2005-03-11 11:29 作者: 曹茸 来源:农民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陈万志委员说:“农资涨价过快,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而农资的质量问题,也让人担忧。假冒伪劣农资坑农现象屡见不鲜,其性质非常恶劣。现在恰逢播种的关键时期,我想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在农资打假上多下功夫。”
  陈万志语重心长地说,在我国,每年因使用伪劣种子或施用伪劣化肥、伪劣农药等给农民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多达数亿元。2004年春季,某市对全市范围内15个县区的集贸综合市场、专业市场、专业商店等场所经营的农资进行了专项监督抽查,其结果显示:123个农资样品中不合格商品达61个,不合格率为49.6%。“农民花了冤枉钱,还辛苦了一年半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结果等来的是血本无归。他们一年的辛苦全部毁在了这些伪劣农资里。”
  “假冒伪劣农资不仅坑农,它还导致了农业污染的加剧。因为这些伪劣农资无法被作物有效吸收,并且在自然界中不易分解,对土地、水源的危害极大。”陈万志委员补充道。
  陈万志委员建议:“要根治假冒伪劣农资现象,应实行生产资料质量认证制度,并规范农资的销售渠道。同时,可让农民与销售部门签订销售合同,如出现质量问题,由销售单位按收获后市价全额赔偿。还要建立完善的农资打假举报及奖励制度,动员社会力量,共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