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住非法转包的黑洞——政协委员李玉玲为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支招
“农民进城务工就业,已成为其近年来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可他们的合法权益,却经常受到严重侵害。据我了解,现在全国农村实际外出就业的农民工有9900万人,其中80%的人在建筑行业。他们被拖欠的工资,竟高达1000亿元左右。这么严重的向题,不依法解决如何得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慈善总会荣誉会长李玉玲,一见到记者就激动地谈起了“整顿建筑市场秩序,制止非法转包合法化”的热门话题。
李玉玲是著名的爱国人士。多年来,她为祖国的统一战线事业做了大量的工作。1998年特大水灾之际,她一次捐赠价值3000万元的医药物品,并到抗洪前线慰问解放军官兵及受灾群众。2000年至2002年,她在中央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用两年时间奔走海峡两岸,促成了佛指舍利赴台供奉,在台湾引起极大的轰动。作为海外赤子,李委员还非常关注祖国的“三农”问题。近几年,大量的农民工在城里受到不公平待遇,甚至被屡屡拖欠工资的状况,更是让她牵肠挂肚。去年,当她在媒体上看到温总理为农民讨工钱的消息后,甚至感动地流下了眼泪。感动之余,她开始深入工地、乡村、公检法部门,调查、寻找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根源。结果,她发现非法转包是造成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重要症结之一。
目前,建筑市场上一种靠非法转包,从中牟取暴利的手法,已成为制约我国完善市场经济的痼疾。李委员说,一些行政主管部门与转包者相互达成某种默契,从中分利。这样既扰乱了建筑市场秩序,也造成大量的豆腐渣工程及农民工工资拖欠的社会问题。同时,成为个别贪官污吏的腐败温床。令人担忧的是,此种屡禁不止的非法转包现象,存在着现行法律与法规相脱节,使审判环节成为非法转包行为合法化的重要通道。我国《建筑法》、《合同法》以及《建筑施工条例》明令禁止非法转包,并属于强制性规范条款。然而,许多法院却往往将非法转包工程案,与一般合同纠纷混在一起审理。这种不加区分的审理方式,很容易为非法转包合法化造就条件。
在接受记者采访的过程中,李委员介绍了一个新疆成功广场建设项目,被非法转包造成许多恶果的典型事例。2000年8月,新疆新世纪成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与青岛某建筑单位签订承包合同,由对方负责承建“成功广场”全部工程。签订承包合同不到一个月,这家建筑单位就将该项工程全部非法转包给江苏南通的一个施工队。投资方在不知情的状态下,按协议如期付款给青岛的那家建筑单位。到2002年7月30日,投资方共支付施工款近9000万元。对方只将这笔款中的6400万元,转付给江苏南通的建筑队,余款截留归为己有。为此,江苏南通的建筑队无法按时施工。造成“成功广场”工程与回迁楼长期停工,197户百姓不能如期进住,大批农民工四处讨工资的不安定因素。停工暴露了非法转包的事实,双方为此产生纠纷。目前,此案虽然已经开始审理,农民工的工资兑现问题却不知还要等多久。在全国,这样的事件决不是个别现象。
随着采访的深入,李委员又谈起堵住非法转包黑洞,保护农民工权益和加快立法与完善法律进程的问题。她说,九届全国人大曾将制定农民权益保护法列入立法规划。2003年,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继续建议,将农民权益保护法列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建筑市场上的农民工权益,属农民权益的一部分。把农民工权益保护纳入农民权益保护法,非常符合中国的实际。关键在于,立法要只争朝夕。有了法律的武器,农民工就可以放心大胆地来城里创业。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能更快地实现。
2004.3.9《农民日报》记者 刘占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