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涉农信息“三个平台”建设
2010年起,为促进农民党风廉政建设,保障农民权益,上海市纪委、市农委、市财政等部门按照“制度+科技”要求,着力推进上海涉农信息“三个平台”建设,即“上海市涉农补贴资金监管平台”、“上海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信息平台”、“上海市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通过信息平台建设,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紧密结合,规范了业务流程,摸清了农业、农村家底,将涉农财政资金、集体资产纳入监管,落实了农民的知情权、监督权、受益权,巩固了农村基层政权建设。
一、上海市涉农补贴资金监管平台
2011年1月5日,上海开通“上海市涉农补贴资金监管平台”,将水稻种植直补、农机购置补贴等十三项普惠制涉农补贴资金纳入平台监管。采用“三公开一细化”,即“政策公开、标准公开、结果公开,细化到农户”的方式,分三个方面监管:一是业务监管,部分面广量大的补贴在镇级向区级申报时即利用监管平台填报,实时汇总,实时校核;二是从源头到终端的监管,将所有到达终端(农户或合作社)的资金合计,与财政下拨总数相比较,应该保持一致,杜绝在资金下拨过程中的跑冒滴漏;三是农户的监管,农户在“农民一点通”可以查询“本人应得、本人实得、他人应得、他人实得”,也可以随时拨打12316进行政策咨询和监督投诉,实现村民之间互相监督、村民对村委会、镇政府的监督,使资金不再被虚报冒领。
涉农补贴资金了监管平台采用“统一建设,统一格式,分条负责,分层录入”建设原则,协调种植、蔬菜、畜牧、水产、农机等不同条线组织数据源,市、区、镇按权限可以分层录入数据,所有数据按“谁录入、谁负责”来保障准确性。平台建成后,已录入140万条补贴数据,涉及农户27.5万户,合作社2301家,涉及资金7.84亿元,累计点击10.4万次。明年纳入平台监管的涉农补贴资金将达40项、18亿元,占支农财政预算的98%。
二、上海市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
2011年下半年,上海市纪委、市监察局、市农委、市财政局、市经信委等五部门合力建设上海市农村集体“三资”(资产、资金、资源)监管平台,具体由市农委实施。平台建设分三个层面:一是业务管理系统,分资产管理、资金管理、资源管理、合同管理、报表管理、三资预警等六大功能模块,行政村会计管理从原来的单机操作转变为网上操作,并规范了资产登记格式、统一会计科目、规定了村级财务结算周期,规范了合同管理,将集体资产登记造册,拍照存档,所有财务进、出帐实现在平台网络化记账,实时传递。二是查询监管系统,从业务管理系统中抽取资产负债表、预算表、收入支出表等基础报表,重新按主题编排关键指标显示方式。横向显示会计科目,纵向显示行政区域,从宏观到微观、从主要到次要,层层钻取获得详细数据。三是公开系统,选取与农民利益密切相关的九项内容在“农民一点通”上公开,显示方式符合农民操作习惯,让农民“喜欢看、看得懂、懂得全”,落实集体成员对“三资”总量和运行情况的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
平台分两年建设,截至本年末,所有镇建成业务管理系统,所有行政村建成公开系统,数据录入工作在扎实做好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分步进行,今年将有50%的集体资产纳入监管。初步成效有四个方面:一是摸清农村集体经济家底,通过资产清理,将隐性资金、资产、资源全部纳入监管范围,使集体总资产得到增值。纳入平台的集体资产只会保值增值,不会无故流失。二是提高了农村财务管理水平,通过平台建设,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预算决算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培训农村财会人员,使财务管理规范化、及时化,准确化。三是完善了监管流程,网络传递的实时化使事后监督转为事中监督,一旦出现大额资金流动、重大资产处置及时在平台中显示,公开接受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监督。四是保障集体组织成员的受益权,在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和撤制村队过程中,集体组织成员通过平台充分了解集体资产运行状况、农龄界定结果、分配方案设计等情况,并能行使决策权、监督权,保障了收益分配过程中的公开、公平、公正。
三、上海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信息平台
2011年12月验收了“上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信息平台”,标志该平台顺利建成。该平台分“承包管理、流转管理、调解仲裁、政策法规”四大功能模块。“承包管理”将农村土地登记造册,建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数据库,内容包括承包合同信息、权证信息和权证变更信息,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管理。“流转管理”以承包土地为标的物,分流转意向管理、流转合同管理、合同执行监督等内容,依托乡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实现土地流转信息发布、流转登记、合同打印、流转用途管理等功能。“调解仲裁”将土地承包流转中的纠纷记录在平台中,形成调解仲裁案例,指导相关纠纷处理。“政策法规”将土地承包流转有关的政策法规录入归档,方便业务管理人员和农户查询。系统运行以来,落实土地承包经营权面积250.3万亩,涉及农户79.5万户,签订承包合同77.7万份,签订率达97.7%,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72.5万户,发放率达91.2%。录入流转合同12880份,流转总面积达72.9万亩。录入仲裁案件16件,政策法规18个。
平台运行初步成效:一是摸清农村承包土地基础信息,1999年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后,部分地区因城市建设、公益事业发展等征占、使用农村土地,致使农户承包地面积、地块位置等基础信息“证地不符”,通过平台建设,摸清了农户实际承包地、机动地、放弃地等面积,使每处土地“确权确地”、“确权确利”到农户或村集体。二是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动态规范管理,采取措施鼓励土地在信息平台流转,使每次土地流转“有档案可查、有合理用途、有均衡价格、有规范合同”,避免因口头流转和私下流转而引起的矛盾纠纷,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引起的流转价格过低,流转用途不符合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等情况出现。三是实现经营权证和合同的规范管理,根据农业部监制和市农委统一印制的格式文本,在平台上设置了经营权证、承包合同、流转合同等规范样本,并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承包合同、流转合同签订、变更、换发、补发、注销等业务网上办理,自动生成和打印各种文本。
(上海市农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