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新理念 提升竞争力——四川省凉山州大力开拓农产品市场
大力开拓农产品市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新形势下农业部门转变工作职能、服务“三农”的一个重要抓手。四川省凉山州农业部门树立“抓市场就是抓生产、抓品牌就是抓增收、开拓市场就是发展生产力、市场接受才能实现增收”
等新理念,以着力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工作出发点,积极培育、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组织参加各类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取得了促进农民增收的好成效。
一、以会为媒,抓好产销对接。
积极组织本地农业企业参加“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 “四川暨大凉山优质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食品北京展销周”、“第九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大型展示展销活动,今年12月9日该州又在成都举办了“凉山优质特色农产品展销周”活动,一系列以会为媒的宣传促销活动,使凉山优质特色农产品声名远播。特别是第九届农交会,该州按照统一的设计要求,搭建了极具凉山彝族特色的农产品展示区,并将“会理石榴”、“盐源苹果”等组成各种图案,将凉山的优质特色农产品推向了国内外的采购商和市民,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不仅为农业参展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通过这一平台,彰显了凉山特色农产品竞争优势,提升了凉山特色优质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政府搭台,抓好产品营销。
该州气候类型多样,地理差异明显,光热资源丰富,经济作物品种多、品质好,各类水果不仅品质优良,而且成熟收获时间不一。结合不同时令水果上市时间,各级政府搭建平台,以节为媒,开展多种形式的促销活动,不仅带动农产品的快销、畅销、价格俏,还拉动了农村农家乐等经济消费。如西昌市分别组织开展了月华油桃节、西乡葡萄节、茅坡樱桃节、川兴水蜜桃节等节会,冕宁县复兴镇樱桃节、德昌县角半村樱桃节等众多节日。政府积极做好宣传,在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改善、服务人员培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节日顺利举办打好基础。如该州的会理县以举办会理国际石榴节为契机,在果品未成熟时即组织召开石榴营销策略讨论会,收集统计全县石榴产品信息,制作并向外地客商发送“会理县石榴果品货源信息册”,为石榴采购商提供货源信息;在果品成熟上市之前,召开石榴果品供货洽谈会,邀请省内外石榴采购商、大型果品批发市场到会理与县境内石榴专业合作社、经销公司、产果大户及营销大户洽谈,减少中介环节,提高产地价格。销售旺期,每天有近3500吨石榴果品装车发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三、内引外联,拓宽销售渠道。
马铃薯是该州的优势农作物,年产量超过300万吨以上。搞好市场营销,最大限度变产品为商品,是确保产业持续发展、促进薯农增收的关键。该州在市场营销策略上一是突出一个“早”字,在马铃薯成熟之前,组织州内五个马铃薯主产县到成都、乐山等地,向成都聚和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双流白家农产品交易中心、彭州蔬菜批发市场及马铃薯采购商推介凉山马铃薯,发送宣传资料,为供需双方传递信息,牵线搭桥。二是突出一个“引”字,通过全州马铃薯营销工作会议邀请了成都聚和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双流白家农产品交易中心等16家马铃薯采购商参加会议,组织采购商深入产量最大的昭觉、布拖二县实地考察,并对对到凉山收购马铃薯的客商,给予每收购外运一吨鲜薯补助收购商0.5元的财政补助。外销市场的不断拓展,使凉山马铃薯商品率和销售价不断提高。据统计,该州的马铃薯商品率已超过40%,鲜薯外销总量已大100万吨。
四、发挥营销主体作用,积极搞好营销服务。
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外联市场、内连基地、提高组织化程度的作用,是搞好农产品营销的一个关键环节。近年来,该州积极培育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营销大户为重点的市场营销主体,农产品营销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全州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近2000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近200家,初步改变了农民单家独户应对千变万化大市场的局面。如西昌市益康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600亩标准化大棚蔬菜基地,与荷兰瑞克斯旺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引进20多个优质品种,依托成都聚和农产品交易中心构建“市场(超市)+合作社”的营销体系,减少流通环节,合作社生产的优质果蔬直接进入成都市场。全年销售突破1000余吨,为农民实现亩均增收3000-5000元。
五、着力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该州按照政府推动、协会主导、企业参与、品牌共享的原则,深入实施“大凉山品牌+企业品牌”战略,积极引导企业、专业合作社申报“三品一标”,扩大农产品的知名度。全州农产品现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5个,有机食品92个,绿色食品32个,无公害农产品61个,为全州农产品进入市场提供了品牌保障。如“环太苦荞”、“三匠苦荞”等已走出国门,唱响海内外市场。
(四川省农业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