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2011年农业市场信息工作亮点推介 > 信息统计与运行监控亮点

市场监测预警助重庆农产品保供稳价

日期: 2012-03-29 17:22 作者: 来源:市场与经济信息司 【字体: 打印本页

  近年来,重庆市农委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市场动态监测和信息服务”的有关精神,按照全国农业市场信息工作会议提出的任务和要求,立足城乡统筹试验区建设,坚持以信息化引领农业产业化,切实将推进市场信息服务作为农业部门转变服务职能、改进服务手段的重要举措,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工作在指导生产、引导消费、稳定市场等方面成效显著。

  一、推动了市民吃上低价菜

  今年上半年,全国各地蔬菜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上涨,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但重庆市却蔬菜供应充足,价格总体平稳,其均价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据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对全国31个省市、8个蔬菜品种监测结果,重庆超市蔬菜均价为5.68元/公斤、比全国平均价格低5.96%,集市蔬菜均价为5.28元/公斤、比全国低6.91%。入夏以后,重庆蔬菜自给率仍然超过九成,8月份菜价比全国低11.41%。截至9月中旬,重庆超市蔬菜均价为5.13元/公斤、比全国平均价格低7.57%,集市蔬菜均价为5.04元/公斤、比全国低5.79%。

  在全国菜价持续走高的形势下,重庆菜价为何“一枝独秀”?除了重庆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未雨绸缪,始终把抓好“菜篮子”工程作为关注民生的重要举措外,重庆市农委农产品市场预警工作在指导生产、引导消费上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2011年9月,国家新一轮菜篮子工程检查调研组来渝检查,对重庆蔬菜保供稳价效果给予高度肯定,认为重庆把“菜篮子”作为最大民生工程来抓,在加强蔬菜基地建设、强化信息监测预警、提高组织化程度、减少流通环节等方面成效突出,保供稳价成功经验值得向全国推广。

  二、避免了农产品卖难现象

  2010年出现的白菜涨价、“算你狠”、“豆你玩”、“姜你军”致使国内部分省市生产经营者将生产目光投入到这些农产品,导致2011年生产过剩,部分省市白菜、生姜、大蒜出现卖难现象。然而,到目前为止,重庆还没有发生一起1000亩以上蔬菜滞销现象。重庆农民何以在这场漩涡中得以置身事外?究其原因主要得益于市场预警工作。重庆市农委在全国率先建立特大城市蔬菜生产监测预警体系,组建了一支跨地区和部门的专家分析团队,充分利用好覆盖全市40个区县的蔬菜价格采集系统和农情信息调度系统,进一步扩大蔬菜监测品种,及时监测种植面积、产量、交易量、库存量、市场价格等信息,强化对蔬菜生产、市场供应和价格走势的分析预警。充分利用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和商务部发布的生产及市场价格信息,对调入我市的大宗蔬菜品种进行跟踪监测,从而在市内建立从生产基地、产地批发市场到城市中心批发市场的全程监测分析发布制度,使我市农民基本避免了盲目生产、跟风生产。

  三、保持了猪肉价格基本稳定

  2011年上半年,国内生猪由于存栏减少出现猪肉价格迅速升温。受其影响,重庆生猪、猪肉价格有“渐涨”态势。我市及时监测猪肉价格走势,适时提出了“出售储备活猪、冻猪肉、补贴低收入人群”的建议,从而避免了猪肉价格大幅波动;下半年,尽管国家启动几轮投放储备冻猪肉措施,但是国内猪肉价格仍旧居高不下。对此我市积极应对,着力生猪价格监测,就“市内仔猪价格高涨,但补栏积极性仍旧很高,生猪存栏回升迅速”的监测结果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报告,提出“我市生猪生产可能存在产能过剩”的预警,促进政府部门及时采取调控措施,从而避免了四季度以来全市猪肉、生猪价格快速下跌的局面,减少了养殖户政策干预性损失。

  (重庆市农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