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2011年农业市场信息工作亮点推介 > 信息统计与运行监控亮点

加强监测预警 强化信息发布 确保广大农民不出现大的“卖难”问题

日期: 2012-03-29 17:17 作者: 来源:市场与经济信息司 【字体: 打印本页

  2011年,为确保农产品不出现卖难问题,我省加强了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力度,以监测预警指导农民生产,透明市场信息,强化产销对接。

  一、领导高度重视,确定工作重点

  2011年,省农业厅把农产品监测预警工作作为本年度一项重点工作,并在全省确定了14家农产品批发市场、23个超市、23个农贸市场、40个县为农产品价格采集点。14个综合农产品批发市场以批发价为主,每天报送一次,并对每周的价格进行供需分析,作出价格预警、判断;23个超市、23个农贸市场每周报送一次,以零售价为主,每周要进行环比、同比分析,并对市场供需提供综合报告;40个县每半月报送一次农产品价格,以产地价格为主,主要了解农民是否有卖难问题,同时也作为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判断指标。

  二、强化信息分析研判,强化信息发布

  一是建立分析、研判制度。为了有效利用采集数据,我省建立了信息研判制度,每个月初,由省农业厅有关部门、专家和各市农业部门专家联合对上月农产品市场运行情况进行一次分析研判。二是建立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分析制度。每季度组织厅有关部门和各市农业部门主要负责人召开季度经济分析会议,研究全省农业农村发展情况,特别是对农产品市场运行情况进行评估,整理成稿,参加省政府全省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议。三是强化信发布制度。把每次分析的结果,分成运行曲线、分析、预警三个部分整理成《山西省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报告和《山西省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印刷报送各级领导和各农业部门主要领导,作为农产品市场运行预警的一个重要内部参考资料。四是有效指导农民生产。各级农业部门充分利用各级分析结果对广大农民进行生产指导和咨询,做到科学生产。2011年5月份,正是由于各级农业部门分析研判到位、引导生产及时,各地设施蔬菜种植结构相对合理,在5、11月份的部分蔬菜价格剧烈波动时,我省菜农没有出现明显的“卖难”现象。目前已印发21期。

  三、资金保障有力,工作顺利推进

  为确保工作顺利开展,本年度,省农业厅共在农产品价格信息采集上投入117万元,用于对各个调查点的经费补助,其中14家农产品批发市场补助42万元;23个超市、23个集贸市场共补助28万元;40个县补助49万元(其中3个蔬菜生产大县每个县多补助3万元),用于产地价格的重点监测。确保了价格采集、供需信息及时、准确报送。省农业厅每年还拿出330万元,用于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系统、冷链物流等系统升级改造,并在市场出现供需矛盾时,及时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充分发挥其集散功能,有效缓解市场矛盾。其中:长治市紫坊农产品批发市场以高于农民出售价收购土豆、白菜、萝卜等1300吨,朔州晋北风神市场收购茴子白100吨,有效缓解了当地农民的卖难问题;

  四、建立工作制度,把工作常态化

  为了把工作做扎实,摸清底数,我省建立了自上而下的工作制度。一是开发专用价格报送软件。为确保工作的准确及时性,减少劳动力成本,省农业厅开发了“山西省农产品价格调查报送系统”,系统共分县级、市级、批发市场三个子系统,涉及报表7个,每月数据8000余个。二是建立人员培训制度。为确保人员的稳定性,工作的连续性,2011年,省农业厅分两次,共培训批发市场、有关县、超市、集贸市场价格调查员300余人次。三是各级农业部门监测预警制度。要求各市要按照省里的要求,加强信息资料共享,开展农产品价格监测预警工作。要求各市把监测预警工作列入各级农业部门的重要议程,在经费上给予充分保障,做到了价格采集、报送专人负责。四是年终考核制度。各级报送机构要建立了采集档案;每月要形成报告报当地政府主要要领导和省农业厅,并将此项工作的好坏作为省农业厅年终考核各市农业部门的一个重要内容。

                                       (山西省农业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