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抗灾救灾恢复生产

淮河治理分水岭:从“小水大灾”到“大水小灾”

日期: 2007-07-18 08:32 作者: 偶正涛 来源:新华社 【字体: 打印本页

  新华社合肥7月17日电 :淮河今年又在经受自1954年以来的第二位洪灾考验。但50年一遇的淮河洪水给流域人民带来的灾难,与历史上的洪涝灾害相比,有天壤之别: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公布最新消息,至今无一人因灾死亡,受灾农田比2003年、1991年减少。50多年的治理,中央、地方累计约1500亿元的投资,使淮河防洪发生了质的变化:从“小水大灾”到“大水小灾”。

  淮河水患历史记载颇多。较早有《史记》载公元前168年黄河夺淮形成重灾;南宋康王赵构又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称帝后,1128年11月,为了阻止金兵南下,东京(今河南开封)留守杜充,在李固渡(今河南滑县南20多公里处)扒开黄河。黄河便夺泗入淮,百万人流离失所。史载淮河水灾平均不到3年就有一大灾。

  1938年6月9日,蒋介石命令国民党军队掘开黄河花园口,以黄水御日军。黄河再度夺淮,1947年3月封堵。淮河流域44县受灾,约90万人丧生。形成54万平方公里黄泛区,淤积泥沙100亿吨。

  1950年,汛期淮河流域持续降雨1个月,从6月26日到7月25日,中、上游堤防多处溃决,地势低洼的中游地区成为一片泽国。当时的皖北行署给上级的报告称:“当洪水猛扑之际,灾民未及逃避,哭声喊声不停,少壮者攀登大树,老弱者攀登小树,有的爬上房屋,有的将小孩吊在树上,有的因屋塌树倒被淹死压死,甚至有个别灾民在树上被毒蛇咬死。”这一年,毛主席7月到9月两个月间4次批示要加快治理淮河。1951年毛主席亲笔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淮河灾害还造就了一种文化:凤阳花鼓。这是淮河流域凤阳县人民灾后外出乞讨的表演形式,“十年倒有九年荒”“身背花鼓走四方”唱遍全国。

  2000年10月14日,新中国治淮50周年纪念日。水利部透露:50年总投入923亿元。此后投入进一步加大,仅安徽省“十五”期间治淮投资达数百亿元。据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统计,到2002年,全流域建成水库5674座,总库容272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36座,中型水库166座;堤防5万多公里,主要堤防1万多公里;兴建水闸5427座,其中大、中型水闸600多座;机电排灌站6万多处,总装机3198万千瓦。加上淮河干流控制工程王家坝重新加固使用,投资30多亿元的临淮岗建成启用,淮河流域“小水大灾”局面得到了彻底改变。

  另一项统计表明:1998年、2003年两次淮河水灾,受灾面积巨大。但民众无一人因灾致死,也未见因灾逃荒人群。

  半个世纪大规模治淮让淮河流域迈过了防洪分水岭:由“小水大灾”变为“大水小灾”。

  新闻分析:今年淮河洪水为何量级大而灾害损失相对较小?

  17日11时,淮河第三次洪水洪峰安然通过王家坝。尽管肆虐的洪水仍在威胁着沿淮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但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门通过科学调度各类水利防洪工程,进一步加大巡堤查险力度、加强险情抢护,使得滔滔洪水始终处于可控状态。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程殿龙17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的淮河发生全流域性大洪水的量级超过了1991年、2003年,但灾害损失尤其是农作物受灾面积、转移群众人数远低于那两次洪水。

  国家防总办公室统计显示,截至7月16日,这次淮河洪灾农作物受灾面积3370万亩,成灾1304万亩,受灾人口2042万人,倒塌房屋7.1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20亿元。

  与1991年和2003年洪灾相比,受灾面积分别减少2398万亩和4902万亩;启用行蓄洪区涉及人口分别减少60.2万人和9.8万人;紧急转移人口、防守人数和险情分别较2003年减少154万人、252万人和1619处。

  程殿龙说,在今年淮河防汛的“大考”面前,各级防汛抗旱部门从容“接招”,使得整个洪水调度过程运筹帷幄、紧张有序。他分析认为,今年淮河防汛抗洪工作取得如此成效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

  一是得益于治淮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发挥了显著作用,实施沿淮行蓄洪区改造和低洼地区移民建房,大大减少了受灾人口和淹没损失。2003年淮河洪水以后,国家加大了治淮工程的建设,目前淮河流域已经兴建21个行蓄洪区。今年的淮河抗洪期间已经启用了9个行蓄洪区,临淮岗行洪闸是建成后第一次使用,正是这些治淮工程在这次防洪当中发挥了巨大减灾效益,保证了淮河干堤和周边城市的安全。

  二是得益于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洪,依法防洪,及时启动预案,果断决策,合理有序调度水库、闸坝、行蓄洪区、泄水通道等防洪工程,始终掌控抗洪主动权。在应对今年这场大洪水的过程中,国家防总、淮河防总果断决策、科学调度,几次分洪调度都做到了及时准确,每次分洪的调度都依靠监控部门准确的数据和信息保证,防洪工程的科学调度巧妙化解了洪水,取得了巨大的防洪减灾效益。

  三是得益于河南、安徽、江苏沿淮三省各级党委、政府及防汛抗旱指挥部门靠前指挥,强化责任,落实措施,充分动员,最大限度地减轻洪水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据统计,截至16日,沿淮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共有38万人上堤防守,其中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3400多人、民兵预备役17000多人。

  17日13时,王家坝水位仍超警戒水位1.45米,而最新气象预报显示,未来两三天,淮河流域将再次出现暴雨过程。程殿龙提醒,淮河洪水尚未退去,降雨还在持续,灾情还在发展,防汛抗灾形势依然严峻。各地必须时刻提高警惕,绝不可麻痹大意、心存侥幸。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门要科学防控,紧张有序,统筹安排,强化措施,准备迎战更大的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