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大学生村官”征求意见 深入查找影响农业农村经济科学发展问题
近日,按照农业部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的要求,部机关团委通过走访谈心、交流讨论、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向在京参加培训的“大学生村官”征求意见,查找影响和制约农业农村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对农业部工作及自身建设的意见建议,取得积极效果。
“大学生村官”是近年来活跃在我国“三农”工作一线的生力军,他们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把祖国的需要、农民的期盼作为无悔的选择,自觉在农村基层投身实践,践行科学发展观,贡献才智、服务“三农”。在这次征求意见活动中,“大学生村官”们发言踊跃、答卷积极、思考深入,积极反映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变化、新成就,同时结合地方实际情况、本职工作和自身体会,就“三农”事业科学发展重大现实问题建言献策,所提意见建议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
一、关于在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方针政策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大学生村官”们高度赞扬党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所提意见建议主要涉及政策配套、执行和监督落实等方面。
(一)政策配套方面。一是一些“三农”政策条款由于在地方缺乏配套,导致与基层实际不协调,难以落实,建议在制定农业农村政策尤其是配套政策时能多调研、多考察,聆听当地群众的声音和要求,围绕农民的切身利益把强农惠农政策真正落到实处。二是农业农村政策的具体规定和条款要注重时效性、长效性和易操作性,在形式上要通俗易懂,让农民看得明白。三是农业农村政策的配套,要考虑赋予村民委员会一定的自主权,使其能发挥集体的力量,创造性地把政策落实好。四是建议出台的政策多向艰苦偏远地区倾斜,近期特别要向四川地震灾区等受灾严重的地区倾斜。
(二)政策执行方面。一是现实中很多农民对政策的了解和学习都比较滞后,甚至不知晓,建议要加强宣传,把中央的政策传达到基层、到农户。二是基层干部是落实政策的重要载体,建议加大对基层干部的政策辅导,使之真正能理解到位、贯彻到位、执行到位。三是针对部分地方、有关部门、基层组织贯彻执行政策不到位情况,建议将落实政策情况纳入基层干部的考核范围,完善考评机制和薪酬制度,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
(三)政策监督方面。一是建议建立地方对国家政策执行情况的反馈报告机制,分析总结执行政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重视落实政策后产生的成效,并及时完善有关政策。二是目前对有些政策执行的监督不够,建议要建立良好的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让农民来监督政策的落实。
二、关于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履行职能,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大学生村官”们反映的问题涉及农业农村发展的方方面面,主要有六个方面。
(一)进一步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一是建议加大农村土地的流转步伐,进一步明确农民的土地经营权,增加经营权流转方式及质押权等。二是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鼓励规模经营,同时切实提高农民的谈判能力和应对风险的能力。三是土地承包三十年不变的政策在基层操作有难度,特别是后出生的人口没有土地,累积了一些问题矛盾,建议国家重视解决。
(二)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实行“四减免、四补贴”之后,农民得到了很大实惠,但生产资料涨得比补贴更快,抵消了农民得到的大部分实惠,现状是“农民卖啥啥便宜、农民买啥啥贵”。建议:一是各种补贴的执行应更具有针对性,尤其是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各种补贴,要切实补到种粮农民头上,使种粮与不种粮的农民享受补贴有所区别。二是在确保经济安全的同时,适当提高粮价,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三是目前一些地方还存在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的行为,建议要规范农资市场特别是化肥的质量和价格等。
(三)大力促进农村产业发展。目前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在发展产业上竞争力较弱,建议国家给予更多的政策、资金、人才和技术支持,帮助其走产业经济的路子。一是全国各地情况有很大差别,要特别强调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经济,大力推进地方特色产业。二是现在很多地方都想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一村一品”,但对于村一级单位,争取资金很不容易,要跑银行贷款也很难,建议国家要加大对发展“一村一品”的资金扶持。三是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多为群众推广优良品种,先进技术,为农村发展产业提供技术服务。四是目前国家在帮扶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发展产业上下了很大功夫,成效也很明显,建议下一步要在帮助条件一般甚至比较差的村的发展上多想办法,各级确定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也应该在带动周边发展经济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加强基层干部和农民培训。一是目前农村干部队伍中还有一部分素质较低,建议加强地方政府、基层组织自身建设,推行基层干部任职资格制度,提高广大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文化程度,重点提高基层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建议相关部门根据地方经济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农民实际生产、经营等方面的专业性训练。三是建议加大在农村的普法教育,切实加强农村的治安工作,消除安全隐患,促进农村和谐。四是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提高实用人才的生产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形成先富带后富的好机制。
(五)支持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一是要把缩小城乡差距作为地方领导的重要考核目标,为广大农民提供最需要的就业、医疗、法律、投资等方面的服务。二是新农村创建中的绿化、铺路、卫生整治、治安联防等需要大量资金,村民活动中心、农资市场、农民公园、幼儿园、小学等公共设施建设和维护也需要资金,但大部分地方集体经济乏力,取消农业税后更加剧了这一困境,“一事一议”也很难搞得起来,建议国家从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实际出发,为农村公共服务注入资金,减轻基层组织经济压力。
(六)因地制宜开展村镇建设规划。目前一些地方在制定村镇建设规划时,对农民群众的意见考虑不够,基层干部的发言权也很少,上一级政府请来的一些专家不能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导致一些浪费,效应没有发挥好。建议认真规范村庄规划的编订工作,充分征求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意见,本着科学合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不能以破坏环境、牺牲长远利益为代价。
三、关于在加强和改进农业部机关自身建设,提高为基层、为农民服务的意识和本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大家普遍表示,近年来农业部在服务“三农”上作了大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是广大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的“贴心人”。建议农业部进一步把工作重心下沉,通过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帮助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的重大现实问题上作出新的更大的努力。
(一)加强与基层的沟通联系。一是希望农业部加强与基层农村组织、农民的沟通,多下基层调研,充分了解农村实际情况及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建议建立农业部机关干部与专业合作社或农业大户之间的联系制度。设立农业信息员制度,为农业部机关提供农民需求及农村发展信息。二是建议农业部每年派一些年轻的工作人员到农村基层工作和学习,同时希望农业部及有关事业单位在招录公务员时能给予优秀的“大学生村官”一定的优惠政策。
(二)加强对农民的指导与服务。一是继续加强农民教育活动,多进行农民知识培训,多出版能够真正给老百姓带来实惠的书刊读物。二是建议为农民创业提供良好平台,继续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为农业农村项目提供鉴定、技术咨询等权威、方便、快捷的创业服务。三是希望农业部在研发、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方面加大为农民办实事的力度。
(三)加强对基层农业部门的指导。一是建议农业部协同有关部门强化地方农业部门的职责,提高地方农业部门服务“三农”的责任意识。尤其是指导基层农业部门加强与各地“大学生村官”的交流合作,更好地围绕实际开展工作。二是建议设立免费咨询电话,及时了解、解决农民、农村的各种问题。三是建立各省、区的农业科研单位联络站,让各省、区内的村干部和农民能够直接、快速、真实地理解农业技术和知识。四是建议基层农业部门多开展些服务老百姓的活动,走出机关,深入农村田间地头,推广、推介优良种植品种,指导老百姓应用各种农业实用技术。
四、关于其它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大学生村官”们结合自身实际,对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具体建议。
(一)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培训和指导。一是在各地高校中开展“走进三农、关注三农、发展三农”等方面的宣传活动,加大对“大学生村官”的支持力度,鼓励更多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工作。二是针对“大学生村官”知识面广,接受新知识快,创新能力强,但工作经验比较欠缺,尤其是农业科技知识不足的特点,建议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村官”的科技培训,重点是加强对养殖、栽培等方面的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回村后就可以指导农民群众的生产活动。三是建议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部门建立“大学生村官”交流的专门网站,为“大学生村官”提供交流经验、提升能力的信息平台。四是建议国家对“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创业的行为进行鼓励,由财政部门给予一定的创业项目基金,扶持“大学生村官”创业。
(二)解决“大学生村官”关注的现实问题。为进一步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扎根农村,建议进一步明确“大学生村官”的身份定位,出台相关待遇补贴政策,保障他们的工资福利待遇,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由“飞鸽牌”转变为“永久牌”的农村发展带头人。同时,目前农村干部退休后的生活保障问题比较突出,建议国家要考虑长期任职的村干部退休后的生活补助问题,改善退休村干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