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抗大旱 促春管 夺丰收 > 技术指导

专家坐诊旱后麦管

日期: 2009-02-17 10:10 作者: 来源:山西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编者按:山西省今年小麦播种面积1091.20万亩,比2008年全省小麦收获面积增加45.2万亩。在过去的3个月时间里,我省没有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平均降水量为11.8毫米,较常年值偏少7成,是自1961年有比较完整气象记录以来历史同期的第二个少雨年,由于本次干旱形成于麦苗返青时节,恰好与农业关键时刻重合,致使全省大部分地区,特别是临汾、运城等小麦主产区,出现了严重的旱情。

  针对当前旱情严重的现状,本报记者联系省农业科学研究院小麦研究所、旱地农业研究中心、土壤肥料研究所的专家,就全省小麦生长情况,从苗情管理、抗旱技术、水肥措施三个方面,为农民提出干旱后麦田管理的关键。

  王娟玲:抗旱技术药方(山西省农科院旱地农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从事旱作节水技术研究,现主持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及山西省重大科技专项)

  浅耙中耕提地温

    旱地麦田

  实施浅耙技术 降雨后,当表土层湿度适宜时,应立即实施浅耙,全力保住这次降雨,最大限度降低土壤表面蒸发,使土壤墒情得到恢复,浅耙还有利于提高地温,对小麦返青将十分有利。

  实施中耕技术 3月中旬小麦进入起身期后,实施中耕技术可提高地温,防止春季风大跑墒,并可有效防除杂草。在3月下旬4月初小麦进入拔节期后,应加强防预由于干旱引起的麦田长腿红蜘蛛。

  因地制宜,实施旱地小麦补充灌溉 由于土壤深层水严重不足,可上移或被利用的深层水不足的状况,建议科学合理分配水资源,在有条件的旱地麦田利用管灌的方式,在小麦起身至拔节期实施补充灌溉,灌水量20立方米/亩,可大幅度提高小麦单产。

  水地麦田

  要改大水漫灌为管灌,实施节水灌溉;要适时灌溉,在日平均气温达3℃时才可灌溉,尤其注意避免形成地表积水,冻伤麦苗。

  未浇冬水、群体不足、墒情较差的麦田,冬季失墒多,墒情不足的麦田,应当早浇返青水。浇水量宜20立方米/亩。如遇春季寒流天气,气温回升缓慢,则适当推迟浇水。对生长不良和群体过小麦田,如果土壤墒情好,可以在返青时结合中耕、耧麦,适当提早追施速效性化肥,利用土壤返浆“借墒追肥”。

  冬前群体适宜,返青期墒情较好的麦田,拔节肥水也要视苗情、墒情灵活掌握,防止茎部第一、二节过分伸长引起倒伏。

  另外,对于年前几次突然低温,尤其1月23日极端低温造成的部分地区不同程度的冻害麦田,应适时浅耙提温。

  周怀平:水肥措施药方(山西省土肥所副所长、研究员,主持完成的“旱地农田水肥效应及调控模式”获2002年度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促控结合增营养

  缺水麦田的管理 对没有浇越冬水的麦田,必须在小麦返青前后浇水,结合浇水进行追肥,一般亩追尿素10公斤至15公斤。视苗情及年前的施肥情况,可以适当调整施肥量。

  地力水平较好,群体适宜的一类苗 实施氮肥后移,拔节期进行肥水管理。在拔节期进行春季第一次肥水管理,一般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2-15公斤。

  地力水平一般,群体偏小的二类苗 起身期进行肥水管理。在返青期精细划锄的基础上,在起身期结合浇水追施尿素15公斤。

  晚播弱苗群体较小的麦田  应在返青期进行肥水管理,这类麦苗春季追肥应分为两次,第一次,时间可在返青中期,5厘米地温在5℃左右时开始,施用尿素7公斤,并施用适量的磷酸二铵,同时浇水,促进分蘖和根系生长;拔节后期结合浇水追施尿素8公斤,促进小麦发育。返青期已呈现脱肥发黄的麦苗,应施返青肥,适时浇返青水。

  对因管理不当发生冻害的小麦,应采取补救措施:

  (1)抓紧时间,追施肥料。对遭受冻害的麦田,根据受害程度,抓紧时间,追施速效化肥,促苗早发,提高3、4级高位分蘖的成穗率。一般每亩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

  (2)中耕保墒,提高地温。及时中耕,蓄水提温,能有效增加分蘖数,弥补主茎损失。

  (3)小麦受冻后,及时叶面喷施植物细胞膜稳态剂、复硝酚钠、己酸二乙氨基醇酯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恢复生长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张定一:苗情管理药方(农业部小麦产业体系专家,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长期从事小麦科研与技术推广工作)

  趁雨保墒助返青

  2月7日到2月8日我省中南部87个县(市)普降小到中雨,一般降雨量都在5毫米以上,其中万荣县最大降雨量为12.6毫米,有效缓解了严重的旱情,为冬小麦返青提供了较好的水分条件。针对有效降雨,当前小麦管理要注意:

  对已浇过冬水或“救命水”的麦田 及时锄划耙耱,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温保墒,促进根系生长发育。

  底墒充足生长正常的麦田  此次有效降雨后,应耙耱镇压,破除坷垃保墒增温,根据苗情适时进行肥水管理,促进根系发育,使其正常返青。

  旱地麦田 应耙耱镇压,破除板结、坷垃,清除枯叶,保墒增温,促进早返青发根;苗情较差麦田应抓住此次有效降雨,撒施或沟施5~10公斤尿素,促苗由弱转壮,确保正常返青,提高分蘖成穗率。

  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做到早发现早防治 重点做好锈病、白粉病、全蚀病、纹枯病、黄矮病、丛矮病等病害和小麦红蜘蛛、麦蚜、吸浆虫、地下害虫的防治。

  加强草害防治,减少争肥争水争光 提前灌水、追肥,为小麦生长发育创造了条件,也为麦田恶性杂草麦家公、麦瓶草和节节麦的早发旺长创造了养分和水分条件,因此,杂草防除要抓住一个“早”字,应在小麦返青后拔节前,开展一次全面化学除草。

  严防畜禽啃青,确保苗齐苗壮 对已发生冬季牲畜啃青麦田,及时采取早浇水、早追肥等措施,促进早返青、早发育、早生长。

  预防晚霜冻害 预防早春冻害除早春镇压外,应密切关注气象预报,进行肥水管理,叶面撒施草木灰或熏烟。一旦发生冻害,及时追肥浇水进行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