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抗大旱 促春管 夺丰收 > 技术指导

因地制宜科学抗旱

日期: 2009-02-11 10:43 作者: 来源:农民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主持人:本报记者 李海涛

  嘉宾:河南周口市农业科技入户首席专家 邵士良

  2月9日,记者来到小麦主产区河南省周口市农村采访旱情,正遇上周口市农业科技入户首席专家邵士良在田间指导农民抗旱,围绕现在抗旱过程中农民比较关心的问题,记者对邵士良进行了采访。

  主持人:邵老师,您好。入冬以来,我国小麦主产区遇到了50年一遇的冬季干旱。这次干旱对小麦生产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邵士良:小麦产区遇到了50年一遇的冬季干旱,严重影响了小麦越冬期的生长发育,分蘖和根数都较正常年份偏少,且不健壮,加之寒潮袭击和整地质量差,造成小麦黄苗、枯萎现象普遍发生,严重地块出现死苗。

  主持人:近期,您一直在田间地头指导农民进行抗旱,请给我们介绍一下您在基层进行技术指导时农民咨询比较多的农技问题吧。

  邵士良:这次抗旱行动是深冬期展开的,浇水时技术性较强,因深冬小麦不宜浇水,但不浇水,部分小麦就会旱死,所以,在灌溉技术方面农民遇到了一些问题:一是温度低,而且不稳定,同时风速大,浇后易裂缝,因此,选择适当的浇水时间是第一技术问题;二是土壤墒情农民把握不准,拿不准不同土壤什么墒情浇水合适,浇水浇到什么程度合适,因此,分清土壤类型及墒情,控制好浇水量是第二技术问题;三是对小麦弱苗、壮苗、旺苗如何浇水技术掌握不好,这是第三个技术问题;四是浇水后继续管理技术掌握不全面,形成浇水后由于管理跟不上,降低抗旱效果。针对农民遇到的技术问题,农技部门一边提出“看天、看地、看苗情”进行浇水的原则和技术方案,一边深入到农村,逐户逐块查看,一线指导抗旱浇麦。目前已保证了安全浇水的顺利进展。

  主持人:现在全国正掀起抗旱保春管夺丰收的热潮,农民在生产中应注意哪些方面?

  邵士良:小麦进入春季以后,生长发育进度逐渐加快,主攻目标就是促进小麦早返青、快生长、育壮苗;促蘖成穗,壮秆大穗。早春及春季管理措施都是围绕小麦对水、肥、气、温的要求进行的。因此,因地因时制宜,抓住主要矛盾,制订管理措施和实施方案,有针对性进行管理。

  首先要密切注意土壤墒情。冬季干旱,墒情不足的情况下,土壤水分就成为小麦生长发育的主要矛盾,要及早浇好返青水,以促进早返青、早生长。其次要注意浇水方法。要先浇渗水性好的壤土地,再浇渗水性差的粘土地;要小水细灌、不积水,禁止大小漫灌;要先浇壮苗,后浇弱苗。同时,要防止水猛淤苗和分蘖节漏出土外。再一个是注意天气变化。浇返青水时,如遇较强寒潮,要立即停浇,待低温回升后再浇,尤其不能顶寒浇水。

  此外还要注意科学追肥。早春若小麦即缺水又缺肥时,应采取水肥齐攻措施;若只缺肥不缺水,应先追肥,适当推迟浇返青水;要先追弱苗及三类苗,再追壮苗,一般追肥量每亩5-10公斤尿素为宜。

  还要注意麦田中耕松土,提高地温。要及早进行划锄中耕,破除土壤板结,松土保墒,提高地温;尤其是在冬灌和浇过返青水的麦田,及时中耕非常必要,中耕要防止压苗。

  同时要注意预防晚霜、倒春寒冻害。要在气象预报的提醒下,做好低温来临前的浇水预防、烟薰预防,提高预防能力,减少影响。若已发生冻害,要立即给受冻麦田追施速效肥料并浇水灌溉,力争降低损失。最后要注意防治病虫草害。春季温度逐渐升高,病、虫、草都会很快危害小麦,要关注当地农业部门预测预报和现场察看,及时开展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