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业专家建议:加强小麦春管是关键
2月8日山西省中南部普降了一场小到中雨,为麦苗返青奠定了较好的水分基础。山西省农科院旱农中心主任王娟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近期将没有能够彻底缓解旱情的较大降水,因此,农民朋友要赶快趁雨保墒,加强春小麦生产管理。
她建议,应立即实施浅耙,最大限度降低土壤表面蒸发,使土壤墒情得到恢复,通过浅耙还有利于提高地温,对我省自南而北的小麦返青将十分有利。
要实施中耕技术。3月中旬小麦进入起身期后,实施中耕技术可提高地温,防止春季风大跑墒,并可有效防除杂草。在3月下旬4月初小麦进入拔节期后,应加强预防由于干旱引起的麦田长腿红蜘蛛。
要因地制宜,实施旱地小麦补充灌溉。由于土壤深层水严重不足,可上移或被利用的深层水不足的状况,建议科学合理分配水资源,在距水源不远的旱地麦田利用管灌的方式,在小麦起身—拔节期实施补充灌溉,灌水量20方/亩,可大幅度提高小麦单产。
对水地麦田,她认为要实施科学合理的节水灌溉技术。要改大水漫灌为管灌,实施节水灌溉;二要适时灌溉,在日平均气温达3℃时才可灌溉。同时,要结合实际,因地因苗科学灌溉。
未浇冬水、群体不足、墒情较差的麦田要浇返青水。冬前未浇冬水或浇得较早,冬季失墒多、墒情不足的麦田,应当早浇返青水。浇水量宜20方/亩。如遇春季寒流天气,气温回升缓慢,则适当推迟浇水。对生长不良的小麦田,如果土壤墒情好,可以在返青时结合中耕、耧麦适当提早追施速效性化肥,利用土壤返浆“借墒追肥”。
冬前返青期墒情较好的麦田要在拔节期追肥浇水,该类麦田在起身拔节期供以肥水,一般亩浇水30方,追尿素5-7公斤/亩。拔节肥水也要视苗情、墒情灵活掌握,防止茎部第一、二节过分伸长引起倒伏。
相关新闻
- 大庆市让胡路区完成2010年抗旱保收田建设工作 2010-05-26
- 甘南县农民抗旱备耕意识强 2010-05-07
- 贵州15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 2010-05-04
- 巧家县农业局八项措施抗旱促春耕 2010-04-16
- 广西农业厅向特旱区受灾农民赠送“抗旱种子” 2010-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