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地区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牧民增收
“县、镇、村干部隔三岔五地来我家,教导我改变传统的惜杀惜售观念,今年我家出栏的牲畜比往年增加了,肉和皮张也卖上了好价钱,收入一下子多了!”提起前不久卖羊的事,措勤县措勤镇门董村牧民平措打开了话匣子,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神情。
措勤县是阿里地区的牧业大县。一直以来,畜牧业是措勤县的主导产业。但是,由于牧民群众惜杀惜售思想严重,措勤县牲畜年出栏率一直不高,制约了牧民增收致富奔小康。为此,县委副书记、县长旦巴旺久亲自撰写了《致广大牧民群众的一封信》,倡导群众解放思想,摒弃惜杀惜售观念,号召群众积极出售存栏牲畜,促进畜牧业提质增效健康发展。
近年来,阿里地区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采取深挖农牧业内部潜力,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依靠科技进步等8项措施,确保了广大农牧民群众增收有门路,致富有奔头。今年上半年,全地区实现农牧民创收1925万元。
挖掘农牧业内部潜力促增收
阿里地区地域辽阔、海拔高,全地区草地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71.7%……这些独特的地理、气候特点使畜牧业成为地区经济的支柱产业。然而,“靠天吃饭”仍是阿里地区畜牧业的现状,怎样解决草畜矛盾,让一产上水平,让畜牧业走上又好又快发展道路,成为阿里各级党委、政府不懈努力奋斗的目标。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阿里地委书记董明俊告诉记者:“在深入调查研究和总结、积累多年经验的基础上,阿里地区提出了‘立草为业、草业先行、草畜并举’的发展思路,为实现地区畜牧业跨越式发展指出了正确的方向。”
2005年,噶尔县昆莎乡农牧综合示范基地项目正式启动。目前,阿里地区在适合人工种草的地方大力推广紫花苜蓿人工种植。退牧还草工程、中低产田改造、推广良种播种、良种繁育等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促增收
一直以来,阿里地区的种植养殖品种单一、农牧民增收途径狭窄。为此,地委、行署从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入手,进一步调整畜群畜种结构,多饲养经济附加值高的畜种,提高牲畜个体生产效益;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种植结构,提高粮食单产,加大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改善农牧业产业结构促增收。
种植业生产按照“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改善品质”的总体要求,在稳定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同时,积极实施良种工程,不断扩大良种种植面积,着力提高粮食单产。
同时,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加大经济作物、青饲料的种植面积。粮、经、饲种植比例由2001年的95∶3∶2调整为2008年的61∶15∶24。畜牧业生产紧紧抓住草原建设、牲畜选育和疫病防控3个关键环节,在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草场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以绒山羊本品种选育和牲畜短期育肥为主的特色畜牧业,进一步调整优化畜群畜种结构,加快畜群周转。2008年全地区肉类总产量15721.32吨,奶类产量8296吨,绒山羊饲养比例达到52.1%,比2001年提高6.7个百分点。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促增收
在札达县托林居委会的蔬菜大棚里,记者碰到了正在给蔬菜浇水的农民扎西顿珠。他告诉记者:“靠着大棚里种植的各类时令蔬菜,每季能带来3000元的收入,一年还能种两季。”
阿里地区把发展特色农牧业作为增加农牧民收入的切入点,集中资金、技术力量,着手实施了农牧业特色产业开发项目。今年,全地区进一步加大对本地农牧业特色产业项目的扶持力度,通过积极申报,已争取到特色产业项目资金4000余万元。通过农牧业特色产业项目的实施,有效强化了基础设施建设,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增添了后劲。
近年来,阿里地区根据实际,以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为方向,突出重点,扶优扶强,优先培育发展具有一定基础和市场竞争力的农畜产品和主产区,重点培育了绒山羊、人工种草、出口羊育肥和无公害蔬菜等具有阿里特色的产品和品牌。同时,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特色矿产业和特色边贸业。鼓励更多的农牧民群众参与导游、运输服务和餐饮服务促增收,让更多的农牧民群众参与到矿产开发中来促增收,使更多的农牧民通过农畜产品、土特产品、工业品、日用品交易促增收。
依靠科技进步促增收
在札达县采访时,记者正巧碰上了地区科技局下派到这里帮助农民进行高温堆肥、地膜覆盖等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的技术员。当地农民说,依靠着科技员的帮助,这两年的农业收入一年比一年提高。
阿里地区科技局局长其美告诉我们,近年来,阿里地区科技部门以“引进、消化、推行适用技术”为重点,开展了“傻瓜技术”和“拿来主义”,大力推广农牧民群众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干就灵的科技技术。农牧民的观念日益得到转变,对科技的需求量不断增大。
阿里地区坚持“引创结合、重点突破、夯实基础、支撑发展”的农牧业科技工作指导方针,进一步明确农牧业科技工作的重点,把为“一产上水平”“搭建一个平台”作为农牧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突出抓好粮油单产、畜牧业提升、特色产业增值、农牧业标准化、重大动物疫病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等科技行动,切实提高农牧业科技含量。为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减少农牧业损失,提高农牧业效益,增加农牧民收入。
阿里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达娃扎西告诉记者:“增收工作是全地区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鼓励农牧民通过优惠政策、奋力创业、提高劳动技能等多种渠道来促进增收。同时,要求各县、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利用城镇信息较发达的优势,建立信息平台,及时有效地把农畜产品的供求信息、价格信息无偿提供给农牧民,使农牧民及时得到有价值的信息服务,从而促进群众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