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增加农民收入

山东临邑:找准“三点” 助力农村科学发展

日期: 2009-12-25 00:00 作者: 陈金山 张万里 贾强 来源:山东农业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中,临邑县找准支撑点,发展现代农业;找准关键点,培养新型农民;找准落脚点,构建和谐农村社区,有力促进了全县农村社区科学发展。

  找准支撑点,发展现代农业,形成产业发展新格局。以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围绕农业抓招商,把龙头企业的引进、培植和壮大放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首位,先后发展起六合、雨润、金锣、奇力等“农字号”龙头企业160余家,形成了以蔬菜、畜牧、林果等为主的八大主导产业,解决了4万人的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3亿元。以产业化手段经营农业。形成了“大龙头、大基地、大服务、大产业”的现代畜牧业链条式发展临邑模式。建设了生猪、奶牛养殖和鱼鸭混养三大基地,拓展了以大棚菜和食用菌为主的蔬菜生产基地,建立健全种养加协会等农村经合组织550个,各类专业村达到365个。以科技化手段改造农业。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种植、无公害化生产、品牌化营销战略,指导全县60%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研发组织,年科技投入达3.2亿元。临南20万亩蔬菜成为“进京蔬菜准入基地”,临盘鱼鸭混养“浙江村”成为全国最大的标准化生态蛋鸭养殖基地,“齐欧”、“仙丹”等60多个产品获得国家或省级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认定。

  找准关键点,培养新型农民,拓宽农民增收新途径。制定中长期规划,利用“县乡党校、科技培训基地、现代远程教育”三套教育培训网络,分期分批对农村党员干部和广大农民进行培训。推行“一线工作法”,县乡领导班子成员包片、乡镇(街道)机关党员包村联企。乡镇(街道)机关党员深入一线,与农村党员一起学习、一起实践、一起解决问题。发动341名党员干部、致富能手与1036户贫困对象结成帮扶对子,帮助520余名群众找到致富项目,提供帮扶资金70余万元。目前,全县70%的农村党员干部和35%的农民掌握了1—2门致富技术。推行订单、定向、联合培训等方式,全县有7900名农民工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孟寺镇70%以上农村、社区“两委”党员干部,领办创办饲料、建材、食品等各类经济实体50余家。340多名农村党员干部发展起了产业项目420多个,吸纳2100名农民在自家门口零距离打工。

  找准落脚点,构建和谐农村,推动社会事业新发展。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推行“以医疗救助为主体,以大病救助为补充”的医疗救助制度,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农合参合率达到了99.8%,累计补偿2100多万元,补偿比例全市最高。解决群众“娱乐难”。县里先后投资5000多万元用于繁荣农村文化,全县有线电视通村率达100%,12处乡镇全部建起文体中心,486个村建起文化大院,855个村建起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点。县直文化单位、艺术团体已累计下乡演出300余场、送图书近2万册,为农民免费放映电影1100余场。解决群众“养老难”。积极推进新型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全县参保人数已达8.5万余人,占应参保人数的74.8%,县财政拿出4000余万元用于补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解决群众“出行难”。加大对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和危桥改造力度,投资98万元,新建农村公路30公里,对危桥、危险路段设立警示标志,完成省道315线戚寨桥、刘双庙桥等5座危桥改造工程。(新华网山东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