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谈收成:路子选对头,增收不用愁
山东省商河县孙集乡是鲁中地区的典型农业乡镇。初冬季节,笔者来此采访,发现这里的农民,都有自己的致富门路,谈到今年的年景,无不喜笑颜开。今年1至10月份,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乡财政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2%和40%。
房屯村农民实实在在地尝到了种大棚菜的甜头。39岁的村民孙为周说:“种一个尖椒棚,一年就能纯收入2万元哩!乡里还有奖励,还帮着贷款,俺们都愿多种几个棚!”今年,他种了一棚尖椒和一棚黄瓜,已收入近4万元。像他一样,今年全村200多户人家新上大棚100多个,最多的农户有4个棚。
孙集乡农民种大棚的热情之所以这么高,一方面是因为挣了钱,一方面是得益于好政策。据乡党委书记白玉河介绍,乡里协调农行等金融部门,以五户联保的形式,为每个大棚种植户办理了3万元左右的贷款。房屯村70多户农民共办理贷款210多万元,全乡共计办理贷款1700多万元。此外,乡里还专门出台奖励政策,每建设一个大棚,给予1000元的补助资金。
发展大棚的发了财,搞养殖的也不差。王市村农民王希元蛋鸡饲养规模达到2万只,年收入20多万元。如今,像他这样的规模养殖大户,全乡已有100多户,各类畜禽养殖小区也达到50个。畜牧业和大棚菜一样,成为孙集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
11月15日,在园里村,34岁的农民车东燕刚刚从乡地毯厂领到1500元工资;陈刘村60多岁的老太太孙秀荣,也从本乡的安琦布业有限公司领了1250元工资……据介绍,现在像车东燕、孙秀荣这样的老少织女,孙集乡共有7000多人。现在,孙集乡产出的地毯、老粗布、服装等布艺制品,已远销韩国、日本、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年销售收入1.5亿元。
孙集乡原有10多处闲置的厂房院落,这些地方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早已配套,稍加修缮即可使用。同时劳动力资源丰富,全乡拥有劳动力3万多人,并且有地毯、服装行业的加工技能和传统。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发挥这些优势,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原来闲置的10处厂房院落,现已引进项目9个,投资总额达1.2亿元,形成了服装、地毯、老土布、木材加工等十大行业。同时,孙集乡以当地企业为培训主体,济南锦翎制衣、天津米格内特服装、安琦和织娘布业等企业成为全乡劳力培训的“大课堂”,服装、地毯行业熟练工输出也成为该乡一个远近闻名的品牌。目前,全乡常年在企业务工人数达到1万多人,总收入1亿多元,仅此人均增收2000多元。
在大力引进企业的同时,孙集乡还在土地、信息、贷款等方面出台多项优惠政策,扶持当地“能人”创办民营企业。
何家村“能人”何德贵,在乡里的扶持下,投资200万元,建起了以木材加工为主的济南三益木业公司,成为全县第一家细木工板生产厂家,产品畅销京、津、内蒙古等地;蒲洼村“能人”王海堂,投资100多万元,创办了以服装刺绣为主的亿达刺绣服装有限公司;刘店村“能人”李秀凤,扩建的安琦布业1100平方米的厂房已经竣工,生产规模扩大了一倍以上。近年来,孙集乡“能人”队伍不断壮大,每年以100多户的速度递增。
“路子选对头,增收不用愁。现在乡里的农民,只要摆正位置,不蛮干,选择适合自己的行业,就不愁挣不到钱。”乡党委书记白玉河感慨,“素质高的干企业挣大钱,懂技术的进工厂挣工资,在家种地的,在乡里指导下,发展现代农业、高效农业,同样不少挣钱。”
于洪光 吕兵兵 李孝玉 杨佃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