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增加农民收入

通榆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日期: 2009-11-30 00:00 作者: 来源:吉林农网 【字体: 打印本页

  从2009年11月10日《吉林省委省政府关于表彰奖励2008年度县域突破工作优胜单位的决定》中获悉,按照省委、省政府有关规定及对全省42个县(市、双阳区、江源区)的测评考检结果,通榆县获得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单项奖。

  通榆县拥有耕地面积300万亩,草原面积400万亩,林地面积260万亩,农业人口23万人。2008年,通榆县倾力实施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县的发展战略,克服了耕地瘠薄、风沙干旱等诸多不利因素,农业总收入突破20亿元,实现农业增加值1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加606元,增长67%,农业多项指标创历史新高。巩固了农业基础地位,农村经济走上了良性、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道路。

  绿色农畜产品基地县建设拓宽了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渠道。近年来,通榆县紧紧围绕建设全国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县,大力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农畜产品,积极调整种植、养殖业结构,全县已建成葵花、辣椒、蓖麻、打瓜、黏玉米、草原红牛、奶牛、肉食羊、白鹅等绿色种植养殖基地,11个精品示范园区。目前,全县绿色农产品基地达150万亩,占到了全县耕地面积的一半。通过认证的绿色有机无公害面积达到75万亩。创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品牌106个。

  农业产业化成为农民增收的内生源。为提高绿色农畜产品综合竞争实力,通榆县积极引进农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大力推广 “支部+协会+公司(基地)+农户”等行之有效的联结模式,大胆创新龙头企业与中介组织、农户的利益分享机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推动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关系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变农民为会员,从而实现企业盈利、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目前,这个县从事绿色(有机)无公害农畜产品生产加工的企业达22家,其中省级农业加工龙头企业6家,拉长了产业链条,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

  惠农政策是农民增收的动力源。通榆县大力实施一系列支农惠农强农政策,采取各种强有力的措施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并不断完善补贴兑现方式。2008年,全县各项惠农政策资金达到2.03亿元,其中发放粮食直补、综合直补等惠农政策资金1.89亿元。投入财政资金182万元,实现玉米、葵花参保面积45130公顷,农民得补偿399万元。与此同时,政府还提高和完善了良种、农机购置、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政策性补贴项目。农民不仅从各项政策性补贴中直接得到实惠,更大程度上激发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为粮食产量的稳步提高、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可靠保证。

  劳务经济是农民增收的增长源。近年来,通榆县积极强化政府职能,坚持“输前考察、输中管理、输后服务”方针,初步建立起“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政策引导、流动有序、管理规范、服务完善”的劳务经济发展新机制。向广大群众作出“四项承诺”:凡是由政府或统一有组织输出的务工人员,保证有活干、保证赚到钱、保证兑现工资、保证其合法权益不受侵害。2008年,通榆县共转移农村劳动力11万人次,其中有组织输转6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5.5亿元。( 《白城日报》 赵玉花 记者杨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