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食用菌协会提升服务水平增加菇农收入
宁化县食用菌协会成立于2002年,目前已有会员108人,主要由种植大户、加工企业、流通业主、合作社、技术部门等人员组成。其中种植大户72户,加工企业3户,流通业主9个,乡镇合作社及协会3个,县乡技术人员21人。协会工作围绕章程制定发展计划、确定目标任务,提供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生产基地建设、原辅材料调运、产品销售和信息服务,逐步建成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食用菌生产服务体系。一是建立示范基地。引导企业主和种植大户根据市场变化,逐年扩大蘑菇、大球盖菇、姬松茸、草菇、竹荪等草腐生菌类生产规模,同时开发市场适销对路的新品种,引进茶树菇、真姬菇、棕色蘑菇、金福菇、大球蕈等珍稀菌类及菜篮子菇类。二是开展生产服务。搞好技术培训,以“村会协作”为平台,年举办食用菌生产培训班55期,培训5800余人次,为菇农印发技术资料1万余份。统一提供原辅材料,供销部协调产销合同的签订和生产物资供应,及时为菇农协调订购菌种和原辅材料,做到不误农时。三是协调产品收购。协调企业对农户生产的球盖菇、蘑菇实行保护价格收购,引导企业在市场行情好时让利给菇农。引导企业规范收购办法,以村为单位实行集中收购,做到优质服务、按质论价。为解决菇农旺季难卖和淡季“有价无货”问题,引导会员做好产品加工及冷藏保鲜工作。去年应对全球金融风暴不利影响,冷藏保鲜盐水菇200吨、干菇30吨,为会员增收30余万元。四是开拓产品市场。协会通过吸收营销能手,组织了销售部,发挥自身人才优势,为菇农印发简报和市场动态信息3期,通过农产品信息网对外发布产品供应信息,及时搜集最新销售信息。先后在厦门、福州、漳州、汕头、广州等10余个城市建立营销网络,不断开拓鲜菇、干菇、盐水菇市场,促进了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五是提升技术水平。协会引进省农业“五新”技术,开展珍稀食用菌代用料栽培技术应用研究与示范,完成代用料栽培食用菌280万袋;引进了姬松、草菇、真姬菇、荆蘑等优良菌种7个,开展新品种试验示范;与市食用菌协会合作,在安远乡开展姬松茸盘菌病害防治课题研究,筛选出最佳防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