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王益区多措并举鼓起农民钱袋子
宽阔平坦的柏油路通到各家各户门前;摩托车、拖拉机、大卡车在大路上来回穿梭;美丽的农家小院里欢声笑语不断;田野里四季长着高效、品种多样的蔬菜瓜果……这里的村民们说:“现在日子好过了,我们跟城里人一样潇洒。”这是王益区王益乡塬畔村出现的喜人景象。近年来,王益区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拓宽增收渠道,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壮大强势产业,扩大经营性收入。壮大果牧菜主导产业,积极扶持发展山地苹果和反季节水果,大力发展苹果、桃、柿子、花椒等特色产业,全力推进栽植规模化,品种区域化。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推广苹果管理四大关键技术和干杂果丰产五大技术,扶持壮大“常家乐”、“孟姜红”等果业品牌;以生猪、鸡、肉牛为重点,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提高畜牧业生产能力;大力实施种子工程,粮油品种实现良种化。扩大地膜覆盖、统测统配和病虫害统防等先进实用技术覆盖面,深化和拓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2008年,全年新栽鲜干果6316亩,水果总产量实现2.7万吨,产值达到4000万元;成功引进了正大、禾田、鑫安、正和、远大等一批养殖场,生猪规模饲养量1.8万头、鸡饲养量30万只、肉牛饲养量3680头,菜田面积达5115亩,粮食产量达到1.07万吨,连续5年实现丰产丰收。
发展劳务经济,提高工资性收入。通过扶持本地民营企业和招商引资等途径,引导新兴工业向园区集中,培育和引进一批依托当地资源、服务城市发展的主导产业,增加农民就业岗位,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大力发展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以财政贴息、社保补贴方式鼓励支持各类企业增加就业岗位,最大限度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充分发挥工业化和城镇化对农村经济的推动和带动作用,鼓励外出务工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利用其在技术、资金、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从事个体经营和兴办企业。2008年,全区新发展个体工商户924户,私营企业71户,使8002人走上了就业岗位。
提升服务质量,增加财产性收入。鼓励农民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方式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宅基地使用权,处置集体林地所有权。扎实搞好农村金融服务,规范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以服务农村为主的地区性中小银行,开发适合农民需求的投资产品,利用储蓄、债券、保险和股票等形式,让农民获取更多的投资渠道和投资收益。健全农村信贷担保机制,允许有条件的农民开展信用合作,组建小额贷款公司,规范和引导民间信贷,实现财富保值增值。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734元,增长25.3%,增额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多的一年。
加大扶贫力度,落实转移性收入。突出抓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贫困人口异地搬迁和生态移民、产业化扶贫等重点工作,巩固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农村符合低保条件的对象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建立低保标准增长机制,逐步扩大农民养老保险覆盖面,解决农民老有所养的问题。2008年,新建维修改造住宅12万平方米,750人喜迁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