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见茶园染新绿 ———贵州凤冈县田坝村发展有机茶叶助推农民致富
临近“明前”春茶采摘季节,贵州遵义市凤冈县永安镇田坝村,汽车驶过成片的茶园,随处可见覆在茶树上的薄薄一层新绿。
这个位于县城西北部的村子,海拔930米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热量丰富,地形多为山地和丘陵,可谓得茶叶生长的天时地利。
“更特别的是,田坝的土地含有微量的锌和硒,进一步奠定了凤冈独特的茶叶品质。”贵州凤冈黔风有机茶业有限公司生产总工鲜继华说:“有机、绿色、环保,是凤冈茶叶的标志。”
天时地利之外,凤冈县还有种植茶叶的历史渊源———毗邻的湄潭县,抗战期间浙江大学曾迁居于此,贵州省茶科所科技管理科副科长王家伦说:“浙江龙井的全套栽种、采摘乃至烘制技术,早在数十年前就传入遵义地区,沿袭至今。”
1999年,凤冈县委、县政府提出“建设生态家园、开发绿色产业”的发展战略。2002年6月,凤冈县开始进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试点建设,2003年县委进一步作出了《关于加快绿色产业发展的决定》,系统阐述了绿色战略的深远意义和丰富内涵,强调了树立“环境保护立县、有机产业兴县、生态经济强县”的发展理念。
2005年,凤冈县2847亩有机茶通过认证,2007年,经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近几年来,田坝村的有机茶叶生产渐入佳境。
这是一个历史上因缺水灌溉导致农业发展长期落后的村子,上世纪80年代,人均收入不足350元。
为了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田坝村干部群众在县委、县政府拟定的发展方针指导下,理清发展思路,着重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茶叶产业。
如今,田坝村已是全省新农村建设百村试点之一,国家三A级农业旅游示范区。永安镇副镇长金清强说:“眼下,全村2900多户,共有茶园2.5万亩,成为全省茶园面积最多的村之一。”
茶叶产业已经成为推动田坝群众致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支柱产业。
“茶叶是一个富民产业,对地方财政贡献十分微薄。”凤冈县财政局局长刘开忠说,“但是,每逢春季,看到茶园里染上一层新绿色,心情就无比舒畅。这层新绿,就是老百姓荷包里的票子。”
新华社记者 周之江;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