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增收的关键是要切实减少农民

日期: 2009-03-10 11:07 作者: 徐恒杰 来源:农民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盟委书记荣天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国家给予农民发展农业的政策措施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难再提高的程度,锡盟发展的实践也说明,要使农民增收有一个比较大的飞跃,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关键是要不断创造条件让农民稳定地转移到非农产业,从而减少农民的数量。

  锡林郭勒盟拥有内蒙古自治区1/5的天然草场。改革开放后,锡盟推行草畜双承包责任制,落实了草牧场的“双权一制”,使得逐水草而居的牧民实现了定居。到1999年,牲畜头数达到历史最高值1823万头(只)。然而,随着牲畜头数的急剧增加,这片广袤美丽的草原产生了生态恶化和经济落后的恶性循环。

  面对这个现实,锡盟提出了“两转双赢”战略,即通过加快转变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和转移农牧区人口,实现改善草原生态和增加牧民收入的双赢目标。

  荣天厚说,每转移一个牧民,就相当于缓解将近1平方公里的生态压力,同时为留在农村和牧区的农牧民提供了更多的增收机会,一举多得。但关键在于切实使这些农牧民能够稳定地在城市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和更好的生活。作为既享受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优惠政策,又享受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的能源资源富集区,锡盟吸引了众多企业前来投资兴业,存在把农牧民转移到非农产业的机会。锡盟将用3年时间使农区1/3的农民和牧区1/2的牧民成功从农牧区转移到城镇从事二、三产业,从而为实现当地农牧民持续增收创造进一步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