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林市宝东镇凉水泉村积极挖掘致富项目全力促进农民增收
虎林市宝东镇凉水泉村的经济结构是以绿色水稻、高油大豆、玉米、经济作物等种植业为主,以牛、羊、大鹅等养殖业为辅。自2006年被列为新农村建设省级试点村以来,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结合本村实际,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农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村集体年均收入已达13.5万元,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6000元。村集体先后荣获“全国绿化千佳村”、“省级文明村”、“省级爱国卫生先进村”、“鸡西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先进村”、“鸡西市文明村标兵”、“虎林市五好村党支部”等光荣称号。
凉水泉村通过引领农民转变传统观念,树立起全新的农村经济发展理念,开拓了新的致富路子,增加了村民收入,加快了奔小康的步伐。
一是发挥科技引领作用促增收。在镇党委、政府的积极倡导下,引进推广了水稻大钵体超早育秧新技术,引导农民靠科技种田增收致富,使水稻亩产达1400斤左右,亩增产300斤,亩增收200元,全村已推广落实了1000亩,为农民增收了20万元。
二是调整种植结构促增收。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发展扩大烤烟、白瓜等高效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为农民实现增收拓展了空间。全村种植烤烟500亩、白瓜3000亩,共创收195万元。
三是发展畜牧养殖促增收。我村通过发动村干部和党员以经济联合体的方式,大力发展见效快的畜牧养殖项目带领农民致富,全村大鹅饲养量达到1万只,年可实现收入30万元。奶牛39头,创收11.5万元。四是扩大外延经济促增收。村里借助虎林开展“场县共建”的大好时机,加强与周边农场联系,大力开展土地延伸服务和外包地经营,2008年全村外包地3500亩,实现经济收入140万元。除此之外,村里还开展了劳务输出,鼓励农民进城务工,主动为村民联系务工企业,2008年,仅镇上的32家企业就为村里解决剩余劳动力84人,农民劳务实现收入达4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