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增加农民收入

常州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万元

日期: 2009-02-10 00:00 作者: 来源:江苏农业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记者2月7日获悉,2008年我市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5690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10171元,增长12.6%,连续5年跨上五个大台阶。

  现代农业发展跃升新水平

  2008年我市水稻单产达599公斤,比上年增产19公斤,再居全省首位,实现“六连冠”;全市重点培育了一批高效农业特色专业示范村;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达88.7%,以地级市为单位在全国率先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农业科技进步获得丰收,在省政府表彰的10个一、二等农技推广奖中,我市获得三项,其中立华畜禽获一等奖,机插秧、水产高效养殖“631”模式获二等奖。

  农村工业攻坚克难保持较快增长

  全年农村工业完成营业收入4706亿元,工业增加值1181亿元,实现利税330.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6%、17.7%、15.8%。全市年销售超50亿元的乡镇工业集中区16家,其中7家超百亿元。

  “三大合作”富民效应逐步显现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发展到448家,入社会员9.6万户;符合改革条件的村组基本完成社区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全市累计有389个村和1313个组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已组建30家,入社农户4851户,入股土地面积1.5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社按交易额向社员二次返利8840万元,按股分红3310万元,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向社员分红2.35亿元,均比上年增加15%以上。

  农村社保取得突破性进展

  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的养老保障体系,中心城区形成“失地农民进城保、老年农民有直补”模式,武进、新北劳动力年龄段失地农民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已分别有13.84万人、3.3万人纳入城保,年老失地人员享受政府保养。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面启动,率先试点的金坛市仅用三个月时间,截至去年12月底,缴费参保农民已达7.83万人,占应参保人员的55%,同时享受每月30元直补的老年居民有7.2万人。此外,全市80%五保老人实现集中供养。

  农村新五件实事扎实推进

  全年完成改造农村公路298公里、农危桥100座。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书本费政策和“两免一补”政策。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3.3万人,转移2.2万人。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口201.6万人,参保率100%,覆盖面全省第一,人均筹资标准135元,农民住院补偿率达到35%。水环境治理成效明显,疏浚县乡河道98条360公里,清淤河塘4676个,武进区水务一体化做法得到国务院和水利部领导的充分肯定。

  老区帮扶三年计划全面完成

  三年中,常州市本级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金坛、溧阳两辖市按1:1比例配套安排,共集中6000万元,滚动实施了一批能够明显提升老区发展基础、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老百姓急需解决的实事项目。“党员进老区、万人帮万户”活动取得良好成效,全市共有125个市级机关、部门分成8个工作组牵手老区179个行政村,3.79万名党员结亲1.14万户贫困户。三年中,帮扶单位共出资5000多万元实施扶持项目500多个。

  农村环境整治全面推进

  组织开展以“三清一绿”、“五化三有”为主要内容的“整治村庄环境、共建小康家园”专项行动,全年开展“三清一绿”整治的村有722个,通过辖市区验收合格的村479个。开展“五化三有”整治的村有344个,整治达标村有266个,并评出了10个“村美民富班子强”的小康家园示范村。全市开展村企结对的村480个,结对企业数1960个,落实企业协议捐资2.7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