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增加农民收入

大棚里算算增收账

日期: 2009-02-03 11:07 作者: 张晓英 董新云 来源:农民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正月头几天,正是家家户户走亲访友的好日子,然而在山东省莱阳市照旺庄镇西陶漳村,蔬菜大棚的种植户们却顾不得“出门儿”了,紧忙着要把红得似火的西红柿换成大把大把的钞票。

  正月初四,记者走进西陶漳村刘永波的冬暖式蔬菜大棚,立即被眼前一串串如红灯笼般的西红柿吸引住了。“快来尝尝鲜,这是从荷兰引进的新品种!”刘永波一边采摘一边招呼记者:“刚才烟台一个客户打来电话,两个小时后过来拉600斤西红柿,俺得赶在他到之前摘完。”为了保证西红柿的新鲜度,刘永波的西红柿销售紧跟市场,客户需要多少,会提前打电话预约。“对方下了订单我们才会采摘。”刘永波说。

  “需求量大不大?能保证熟的柿子都会卖掉吗?”记者有些担心。

  “这个你放心,俺村的柿子也算远近闻名了,我平均每天都能卖掉六七百斤。即使有几天没人订货,俺种的这个品种也不会烂掉,只要不采摘,能在枝上保鲜十几天呢。”

  “价格怎么样?这一茬柿子能收入多少?”

  “现在是每斤一块五,我这个八分地的大棚,这一季西红柿收入一万四五千元没问题。”

  刘永波给记者算了一笔大棚收入账:用冬暖式蔬菜大棚一年可以种西红柿、菜花、芸豆、葫芦瓜四季菜,8分地的大棚年收入两三万元不成问题。为错开忙闲季,他还在冬暖棚前面建了一个占地一亩半的“面包棚”,“面包棚”保暖效果差一些,但“五一”前后冬暖棚空闲时却是“面包棚”的忙季。这样算来,两个“姊妹棚”一年能为刘家赚回四五万元呢。

  “现在在农村,只要人不偷懒,赚钱一点不比城里人差。”刘永波对此感触颇深:“虽然出力多了点,但收入也高了,俺觉得这条路走得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