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增加农民收入

杜尔伯特江湾农民人均收入过万

日期: 2008-12-11 08:43 作者: 来源:黑龙江农业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夏天稻花香,秋后粮满仓,冬季卖粮忙。近日,杜尔伯特县的康泰、石人沟等粮库开始收购国家储备粮后,江湾乡就开始热闹起来了,国家的价格好,水稻质量好,购销两旺的势头一涨再涨。乡干部告诉记者:由于今年气候条件好、早霜来的晚,加之管理到位,全乡8万亩稻田喜获丰收,平均亩产达到了550公斤,总产量44000吨,按照今年国家保护价1.84元每公斤计算,仅种植水稻一项就可为全乡稻农增收8000余万元。

  原来的江湾乡这样的收成是农民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到处涝洼塘,种地不打粮”,几年前江湾乡以种植江套子里的旱田为主,当时,农民们主要种植大豆和玉米,旱天地板结,雨天泛泥浆,农民人均收入仅970元。为了摘掉穷帽子,江湾乡党委大兴水利,变害为利,实施旱田改水田工程。几年来,乡里先后筹措资金3000多万元,建设了两座提水泵站,修筑了40多公里长的灌溉引水渠,建设了228座桥闸,形成了完整的灌溉体系,水田从无到有,达到了8万亩。

  水田有了,种植技术推广、选择水稻品种也是关键。这个乡和八一农垦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联系,组织技术人员常年为稻农服务。他们还引进了松粳6号等水稻高产新品种,建成了1处稻种繁育基地。到今年,江湾乡已经引进了以粳稻为主的50个水稻优良品种。

  为了节省人工,解放劳动力,提高水田利用率,江湾乡还积极推行水田机械化作业。同时,江湾乡积极推进水稻标准化生产,购进了水田插秧机278台、联合收割机469台。推广机械化收割可比人工收割节约320万元。为了方便灌溉,整地都用高科技的激光整地仪找平,水稻从种到收的机械化程度达到了90%以上。

  江湾乡大力延伸水稻产业链条,成立了两家水稻加工企业,注册了“江湾牌”富硒大米的商标。此外,还组织水稻种植大户成立了水稻合作社,发展了85名社员,派出专人到全国各地找销路,使江湾大米远销到了北京等地。

  政府的扶持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种水稻的热情。据乡干部介绍,今年这个乡农民的人均收入预计可达到10286元,成了远近闻名的“万元乡”。